总结文/郑小弟

主要介绍几种肉用品种,出名的奶牛荷斯坦奶牛和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等都没有介绍。

海福特牛

原产地及分布:海福特牛(Hereford)原产于英格兰西部的海福特郡,是英国最古老的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种之一。在18世纪初,英国对肉品的社会需求急剧增及,且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牧地相对减少,促使选择生长快、早熟易肥、肉品质好和饲料报酬高的牛品种来适应这一变化。为此,当地将兼用牛转向肉用牛,经长期选育,培育成世界著名的肉牛品种海福特牛。该品种以其优良的种质特性驰名全球,现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成为欧、美洲的四大肉牛品种之一。

股易配

外貌特征:具有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分为有角和无角2种。头短额宽,公牛角向两侧伸展,稍向下方弯曲,母牛角尖多向上弯曲。颈短、粗而多肉,垂皮发达。胸深,肋开张,躯干呈圆筒状。背腰宽而平直,臀部肌肉发达。全身骨骼细,四肢短而粗。从牛的体侧看,体型呈矩形。全身毛色主要为暗红色,具“六白”特征,即头、颈下、腹下、四肢下部、警甲和尾帚一般为白色。

生产性能:海福特牛增重快,肉质柔嫩多汁,肌肉呈大理石纹状,屠宰率一般为60%-65%,净肉率达57%。据英国资料,海福特牛12月龄日增重为1.4kg,18月龄时活重达725kg。据我国黑龙江省的资料,哺乳期平均日增重公犊为1.14kg,母犊为0.89kg,7-12月龄平均日增重公母犊牛分别为0.98kg和0.85kg。海福特母牛年产奶量1100-1800kg。

繁殖性能:海福将牛小母牛6月龄开始发情,15-18月龄(活重达500可初次配种,发情周期为21d(18-22d),发情持续期12-36h,妊娠期平均为277(260-290d)在欧美提倡早配,2岁左右产牧。公牛体重大,四肢短,体型笨重,但爬跨灵活,种用性能良好。

推广利用情况:我国各地用于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海杂一代表现体格加大,体型改善,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与延边牛为母本的杂交代育肥期日增重比母本提高2.11%。

品种评价:海福特牛耐粗饲,适宜放牧饲养,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在干旱高原牧场冬季严寒(-48--50C)及夏季酷暑(38-40°C)条件下,以及在海拔1800m的高原上,均能正常生活繁殖和放牧饲养。繁殖能力强,性情温顺,容易管理。与地方黄牛杂交,可以形成各地区的配套生产体系。一般用作经济杂交的父本及中小型黄牛向肉用方向发展的改良者,有希望成为中国肉牛的有效配套品种。

安格斯牛

原产地及分布:安格斯牛(Angus)全称阿伯丁安格斯牛,因无角,毛色纯黑,故也称无角黑牛。原产于苏格兰北部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是英国最古老的小型肉用品种之一。目前,安格斯牛分布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美国肉牛总头数中占1/3,是澳大利亚肉牛业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股易配

外貌特征:无角、黑毛是重要外貌特征。体格较低矮,体质结实。头小而方,额宽。颈中等长,背腰平直丰满。体躯宽而深,呈圆简状。四肢短、较直,全身肌肉丰满,具有典型的肉牛外貌。皮肤松软,富弹性,被毛光泽而均匀整齐。有角或有角芽为失格。安格斯牛群体中,在B位点以一定的频率潜存着隐性的非黑色基因b。所以牛群中偶有红色个体,曾一度被认为是失格而淘汰。但澳大利亚的有关有种学家发现,部分红色安格斯个体牛生长快、肉质好并加以保留,选有成红安格斯牛。我国近年已从澳大利亚引进红安格斯牛。安格斯牛成年活重,公牛为700-900kg,母牛为500-600。成年体高,公、母牛分别为131cm和119cm。犊牛平均初生重25-32kg。

生产性能:安格斯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被认为是世屠宰率一.表现出生长发有快、早熟易肥、阴体品质好、出肉奉高、肉的大理石效好的特点。一般为60%-65%。哺乳期日增重900-1000g。育肥期日增重平均为70-900安格斯牛母牛乳房结构紧凑,泌乳力强(泌乳期产奶量为800kg),是肉牛生产配套系中理想的母系。4.繁殖性能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月龄性成熟,但常在18-20月龄初配。美国培育的较大型安格斯牛13-14月龄初配。发情周期为20d.发情持续期平均21d.妊娠期为28d.产核间隔期在10-14个月的占87%。般都是12个月左右,产特间隔短,连产性好,难产极少。

推广利用情况:我国于1974年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引人,其中包括红安格斯牛,目前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改良我国小型黄牛效果显著,以蒙古牛为母本的杂交代育肥期日增重比母本高13.79%,可作为经济杂交的父本或用于山区黄牛的改良。

品种评价:安格斯牛耐粗饲,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比较耐寒抗病。公牛性情温顺,母牛稍有神经质。因无角,故管理较易,适于集约饲养。遗传稳定,繁殖性能好,极少难产。眼肌面积大、泌乳性能好。与地方黄牛杂交,可以形成各地的配套生产系。红色安格斯牛符合我国民众对牛毛色的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短角牛

原产地及分布:短角牛(Shorthorn)原产于英格兰东北部的诺森伯兰郡和达勒姆郡,因角较短小而取名短角牛,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牛品种之一。现代短角牛分肉用型及乳肉兼用型。分布广泛,现饲养短角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股易配

外貌特征:肉用短角牛具有肉用牛的典型外貌。头短、额宽,颜面部小,角短、细而稍扁,向内弯曲(或呈半圆形弯曲),角呈蜡黄色或白色,角尖黑色。鼻镜为肉色。体躯宽、深,呈矩形。全身肌肉丰满,发育良好。颈短而多肉,颈和胸部结合良好。肋开张,背线直,背腰宽闲,四肢短。兼用短角牛基本上与肉用短角牛一致,不同的是其乳房发育良好,体格较高大,体驱长,领较长而薄。全身毛色以红色居多,也有白色和红白交杂的沙毛个体。成年牛体序,公生为1母牛为13Cm成年公牛活重为900母牛为600-700kg。犊牛初生重为30-40kg。

生产性能:肉用短角牛产肉性能高,肉质好,肌肉纤维细。17月龄活重可达500kg,日增重1kg以上,屠宰率65%以上。据报道,肉用短角牛皮下脂肪厚达2-3cm,肌肉及肌间脂肪过多,分割肉在西方牛肉市场不受欢迎或销售不畅。在肉牛品种中,肉用短角牛产奶量较高,成年母牛产奶量为1800-3500kg;兼用型短角牛平均产奶量为3310kg,乳脂率3.69%。

推广利用情况:对我国北方地区适应性较好,主要饲养在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自治区)。曾参与蒙古牛改良,同时对中国草原红牛育成起过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提高秦川牛和草原红牛质量,我国又引入过肉用型及兼用型短角牛。我国一直没有对短角牛的自群繁育进行持续的育种工作,而它的--些优秀性状对我国当地牛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起到了积极作用。

品种评价:短角牛性情温顺,耐粗饲。早熟,繁殖力高,母性强。与其他引进品种相比,短角牛在适应性、毛色、泌乳量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我国南方适应性良好。利用短角牛改良当地牛的生长速度、肉质、哺乳能力,有助于提高肉牛生产效益。

夏南牛

夏南牛(Xianan)是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我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经导人杂交、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个阶段的开放式育种培育而成的肉牛品种,含夏洛来牛血37.5%,含南阳牛血62.5%。夏南牛的培育历时21年,于2007年宣告育成,是中国自主培育的第1个肉牛新品种。

股易配

产区及分布:中心产区为河南省泌阳县,主要分布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属亚热带与温暖带过渡气候带。

外貌特征:夏南牛体型外貌致。毛色纯正,以浅黄,米黄色居多。公牛头方正,额平直.成年公牛额部有卷毛,母牛头清秀,额平稍长:公牛角呈锥状,水平向两侧延伸,母牛角细圆,致密光滑,多向前倾:年中等大小:鼻镜为肉色。颈粗壮,平直。成年牛结构匀称,体躯星长方形,胸深而宽,助圆,背腰平直,肌肉比较丰满,尻部长、宽、平、直。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蹄壳多为肉色。尾细长。母牛乳房发育较好。成年公牛体高142cm,体重850kg左右;成年母牛体高135cm,体重600kg左右。

生产性能:夏南牛肉用性能好。30头平均体重392.6kg的架子公牛,经过90d的集中强度育肥,体重达到559.53kg,日增重达1.85kg。未经育肥的18月龄夏南公牛屠宰率为60.13%,净肉率48.84%,眼肌面积117.7em2,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14.35%。

繁殖性能:夏南牛初情期平均432d,最早290d;发情周期平均20d;初配时间平均490d;妊娠期平均285d;产后发情时间平均为60d;难产率1.05%。公、母牛平均初生重38kg和37kg。

推广利用情况:夏南牛培育期间,项目区共繁育杂交牛70多万头。2007年育种群规模为1.3万头,其中核心群2310头。2008年我国农业部把夏南牛作为唯一一个在全国推广的肉牛品种在全国推广,因此,夏南牛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品种评价:夏南牛性情温顺,耐粗饲、易管理,抗逆性较强,既适合农村散养,也适宜集约化饲养;既适应粗放低水平饲养,也适应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特别在高营养水平条件下,更能发挥其生产潜能。由于夏南牛具有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已被广大农户、育肥场所接受,大面积推广应用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和群众基础。夏南牛适宜生产优质牛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其耐热性稍差,有待进一步提高耐热性。

延黄牛

延黄牛(Yanhuang)是以延边牛为母本、利木赞牛为父本培育的肉牛品种,是继夏南牛之后,由农业部于2008年初宜布培育成功的我国第2个肉用牛新品种,2009年为农业部在东北肉牛区首推品种之一。延黄牛含延边牛血75%,利木赞牛血25%:采用了杂交回交自群繁育、群体继代选育几个阶段,历时约27年,现群体总头数9.8万头,自繁三世代以上基础母牛2.97万头,有种基础群母牛8400多头,核心群1249头。

股易配

产区及分布:延黄牛的中心培育区在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内的图们市、龙井市农村和州东盛种牛场为核心区。延吉、和龙、珲春等县市也为繁育区。区内多山,号称“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夏季多雨,冬季严寒,年均气温2-6°C,极端气温达一40C。年降水量500-700mm,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产地牧草种类丰富,饲养方式以放牧、放牧及补饲为主。

外貌特征:延黄牛体型外貌基本--致,全身被毛颜色均为黄红色或浅红色,股间色淡。公牛头方正,额平直,角较粗壮,平伸;母牛头部清秀,额平,角细圆,多为龙门角。颈粗壮,平直。骨骼坚实,体躯结构匀称、结合良好,体躯呈长方形,胸深肋圆,背腰平直,尻部宽长。四肢较粗壮,蹄质坚实。肉用特征明显,母牛乳房发育良好,遗传稳定。放牧条件下,成年公牛体高156.2cm,体重1056.6kg左右;成年母牛体高136.3cm,体重625kg左右。

生产性能:延黄牛在放牧饲养条件下,未经育肥的18月龄公牛,屠宰率58.6%,净肉率48.5%;集中舍饲短期育肥的18月龄公牛,平均宰前活重432.6kg,胴体重255.7kg,屠宰率59.5%,净肉率48.3%,日增重0.8-1.2kg。

繁殖性能:延黄牛母牛初情期8-9月龄,初配期13-15月龄,农村一般延后至20月龄。发情周期20-2ld,持续期约20h,平均妊娠期283-285d。公牛初生重平均30.9kg,母牛28.8kg.使用年限种公牛8-10岁,母牛10-13岁。公牛射精量平均3-5mL/次.精子密度9.5亿个/mL,活力0.85,东精解冻复活率0.43;牛群平均的总受胎率90.7%,产犊间隔360-365d;成年母牛泌乳量达1002.5kg,乳脂率4.31%,乳蛋白率3.67%。

推广利用情况:延黄牛是吉林省肉牛生产的主要品种之,是延边地区肉牛的主要品种,年提供肉牛5万多头,在延边地区已形成了以延黄牛为主的种、养、加销的产业化体系,为主产区乃至我国的肉牛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品种评价:延黄牛体质结实,性情温顺、耐寒、耐粗饲、抗逆性较强,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速度快,肉质好,是我国目前较好的肉牛品种之一,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但母牛泌乳力偏低,有待于今后继续选育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北部和东北部。

辽育白牛

辽育白牛(LiaoyuWhite)是我国自行培育的肉用牛品种,以夏洛来牛为父本,以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后,在第4代的杂交群中选择优秀个体进行横交和有计划选育,采用开放式育种体系,坚持档案组群,形成了含夏洛来牛血统93.75%、本地黄牛血统6.25%遗传组成的稳定群体,该群体抗逆性强,适应当地饲养条件,是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我国培育的第3个肉牛新品种。

股易配

产区及分布:辽育白牛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在辽宁省昌图、黑山、宽甸、凤城、开原等地饲养数量较多,采用舍饲、半舍饲半放牧和放牧等方式饲养。

外貌特征:辽育白牛毛色致,体质健壮,全身被毛呈白色或草白色,鼻镜肉色,蹄角多为蜡色。体型大,体质结实,肌肉丰满,体躯呈长方形。头宽且稍短,额阔唇宽,耳中等偏大,大多有角,少数无角。颈粗短,母牛颈平直,公牛颈部隆起。无肩峰,母牛颈部和胸部多有垂皮,公牛垂皮发达。胸深宽,肋圆,背腰宽厚、平直,尻部宽长,臀端宽齐,后腿肌肉丰满。四肢粗壮、长短适中,蹄质结实。尾中等长度。母牛乳房发育良好(见彩图)。

生产性能:辽育白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抗寒能力尤其突出,可抵抗-30C左右的低温环境,易饲养。增重快、宜育肥,6月龄断乳后,持续育肥至16或18月龄,平均日增重可达1100g以上;300kg以上的架子牛经3-5个月的短期育肥,平均日增重可达1300g以上。18月龄育肥公牛宰前重达580kg,屠宰率58%,净肉率48%,眼肌面积80cm2。肉质较细嫩,肌间脂肪含量适中,优质肉和高档肉切块率高。

繁殖性能:辽育白牛母牛初情期10-12月龄,初配年龄为14-18月龄,发情周期18-22d.产后发情时间为45-60d;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70%,适繁母牛的繁殖成活率达84.1%以上,极少发生难产。公牛适宜初采年龄为16-18月龄,采精量平均5-8mL/次,精子密度8.1亿个/mL,原精活力0.66,利用年限8-9岁。

推广利用情况:辽育白牛继承了夏洛来牛高肉用性能和当地黄牛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优点,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突出、耐粗饲、易管理的特点,深受当地广大养牛户的喜爱。在重点育种基地共有辽育白牛及其杂交改良牛25万多头,占当地牛总数的70%以上。

品种评价:辽育白牛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除我国南方高温潮湿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可饲养,推广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辽育白牛耐粗饲、易管理,采用舍饲、半舍饲半放牧和放牧等方式均可。辽育白牛遗传稳定,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突出,可以用它纯繁生产种公牛、种母牛,生产优质牛肉,也可以作父本用来改良其他地方品种牛,或在经济杂交中用其作第二父本或终端父本,其推广应用以及选育提高的前景非常广阔。

云岭牛

云岭牛(Yunlingattle)育成于云南,是由婆罗门牛(Brahman)、莫累灰牛(MurrayGrey)和云南黄牛(YunnanYellwcattle)3个品种杂交选育而成。育种过程中,先用莫累灰公牛与云南黄牛杂交,产生莫云杂,再以婆罗门牛为终端父本,形成含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和1/4云南黄牛血缘的云岭牛新种群。云岭牛从1984年开始,历经31年培育,于2014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最终审定。云岭牛是我国成立以来我国培育的第4个肉牛新品种;是南方第1个瘤牛型肉牛新品种,是第1个利用三元杂交后选育的肉牛新品种。

股易配

产区及分布:云岭牛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昆明、楚雄、大理、德宏、普洱、保山和曲靖等地。

外貌特征:云岭牛以黄色、黑色为主,被毛短而细密;体型中等,各部结合良好,细致紧凑,肌肉丰厚;头稍小,眼明有神;多数无角,耳稍大,横向舒张;颈中等长;公牛肩峰明显,颈垂、胸垂和腹垂较发达,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育丰满;母牛肩蜂稍有隆起,胸垂明显,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尾细长(见彩图)。成年公牛体高(148.92士4.25)cm、体斜长(162.15士7.67)cm、体重(813.08士112.30)kg,成年母牛体高(129.57士4.8)cm、体斜长(149.07士6.51)cm、体重(517.40士60.81)kg。

生产性能:云岭牛成年母牛体重450-700kg,公牛700-1000kg。12-24月龄日增重,公牛1.1kg,母牛0.9kg;24月龄屠宰率,公牛63%,母牛59%;净肉率,公牛54%,母牛51%;眼肌面积,公牛85cm?,母牛70cm',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

繁殖性能:母牛初情期8-10月龄,适配年龄12月龄或体重在250kg以上;发情周期为21d(17-23d),发情持续时间为12-27h,妊娠期为278-289d;产后发情时间为60-90d;难产率低于1%(为0.86%),云南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小哨核心群的繁殖成活率历年在80%以上。繁殖成活率高于80%。公牛18月龄或体重在300kg以上可配种或采精。

推广利用情况:自2006年中试开始,在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30余家企业及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累计推广种牛7580多头,冻精500万剂,扩繁及生产杂交牛300万头。

品种评价:云岭牛母性极强、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适宜于山区饲养,特别是在低营养、天然牧场放牧的粗放管理条件下仍能保持很高的繁殖力,使用年限长,是杂交肉牛生产的优秀母本。从气候条件上讲,云岭牛推广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温带到热带均适宜于其生长繁殖和发育,对于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更是首选品种之一-。

利木赞牛

原产地及分布:利木赞牛(Limousin)原产于法国利木赞高原。并由此而得名。原为役肉兼用牛,逐步培育成现在的专门化大型肉用品种。其群体数量70余万头,在法国仪次于夏洛来牛,居第2位。

股易配

外貌特征体:躯呈圆筒形,头短、嘴较小,额宽,母牛角细,向前弯曲,公牛角粗而较短,向两侧伸展,并略向外卷曲。胸宽、深,肋圆,背腰较短,尻平,背腰及臀部肌肉丰满。四肢强壮,较细。全身骨骼较夏洛来牛略细。被毛为黄棕色。法国比较好的成年公牛活重为950-1200kg,母牛为600-800kg。成年公牛体高为140cm,母牛为130cm。在巴黎农业展览会上展出的一-头公牛活重为1520kg。初生重公犊牛为36kg,母犊牛为35kg,这种初生重小,成年体重大的相对性状,是现代肉牛业追求的优良性状(见彩图)。

生产性能:产肉性能高,眼肌面积大,肉嫩,脂肪少而瘦肉多,肉的风味好,因此,销路广且常常占居高价。该品种的特点是小牛产肉性能好,为生产早熟小牛肉的主要品种。8月龄小牛就具有成年牛大理石纹状的肌肉,肉质细嫩,沉积的脂肪少,瘦肉多(占80%-85%)。小公牛3-4月龄活重可达140-170kg,屠宰率为67.5%。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哺乳期平均日增重860-1000g,公牛10月龄体重即达408kg,周岁时达480kg左右,胴体产肉率74%。成年母牛平均产奶量为1200kg,乳脂率为5%,个别母牛产奶量达4000kg,乳脂率为5.2%。

繁殖性能:利木赞牛般在15-21月龄开始配种,2.0-2.5岁产第1胎。母牛利用年限为9岁,平均产犊6.4头。难产率极低是利木赞牛的优点之一,无论与任何肉牛品种杂交,其犊牛初生重都比较小,般要轻6-7kg.其初产牛的顺产率也较高,为杂交体系和高效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推广利用情况:利木赞牛具有体格大、体躯长、结构好、较早熟、瘦肉多、性情温顺和生长补偿能力强等特点,在肉牛杂交体系中起着良好的配套作用,受到世界不少国家的关注和引人,许多国家用其改良当地牛或进行经济杂交,美国和加拿大主要用于生产小牛肉。我国1974年首次从法国引入,因毛色接近中国黄牛广受群众欢迎,是用于改良本地牛的主要引入品种。改良我国地方黄牛时,杂种后代体型改善,肉用特征明显,生长快,18月龄体重比本地黄牛高31%,22月龄屠宰率达58%-59%,既可用于开发高档牛肉和生产小牛肉,又能改善黄牛臀部发育差的缺点,是优秀的父本品种。

品种评价:利木赞牛性情温顺,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耐粗饲。早熟,生长速度快,难产率低,适宜生产小牛肉。我国用利木赞牛作为父本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其杂交后代都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等方面优势明显。

夏洛来牛

原产地及分布:夏洛来牛(Charolais)是现代大型肉用育成品种之一。原产于法国中部的索恩卢瓦尔省夏洛来地区和涅夫勒省,原为古老的大型役用牛,18世纪开始系统选育,主要是通过本品种严格选育而成。该品种占法国牛只总头数的15%,或占肉用牛总头数的37.8%。已输出到世界五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现不少进口国建有自己的夏洛来牛育种基地,从而推动了该牛种的进一步提高。

股易配

外貌特征体:格大,体质结实,全身肌肉非常丰满,尤其是后腿肌肉圆厚,并向后突出,形成“双肌”特征。头中等大,颜面部宽,嘴宽而方。角圆、长,向两侧并向前伸展,角为蜡黄色。颈粗、短,胸深,肋圆,背部肌肉厚。体躯呈圆筒状,四肢正直,体为蜡黄色。公牛常见有双髻甲和背凹者。被毛细长,毛色为白色。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kg,体高、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42cm、180em和244cm;成年母牛活重700-800kg,体高、体长和胸围分别为132cm、165cm和203cm。

生产性能:夏洛来牛在生产性能上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眼肌面积大,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平均日增重6月龄公犊牛为1296g,母犊牛为1062g;8月龄相应为1175g和946g。屠宰率一-般为60%-70%,眼肌面积为82.90cm2,胴体瘦肉率为80%-85%。夏洛来母牛平均产奶量为1700-1800kg,个别母牛超过2500kg,乳脂率为4.0%-4.7%。

繁殖性能:夏洛来母牛初次发情在396日龄,初次配种年龄在17-20月龄。法国多采用小群自然交配,公母牛配种比例为1:(10-30)。缺点是难产率高(平均为13.7%),因此在原产地将配种时间推迟到27月龄,要求配种时母牛体重达500kg,约在3岁时产犊。

推广利用情况:目前夏洛来牛在中国比较受欢迎,其杂交改良牛超过百万头,仅次于西门塔尔牛。在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新疆等省(自治区)用夏洛来牛同当地黄牛杂交,杂种牛体格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加快,杂种优势明显。在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当地牛为母本,夏杂一代公牛1.5岁屠宰时即可获得胴体重300kg的效果,很容易达到目前国内平均水平;当选配的母牛是其他品种的改良牛时,尤其是西门塔尔改良母牛,则效果更明显。由于夏洛来牛晚熟,繁殖性能低,难产率高,不宜作小型黄牛的第-一代父本,应选择与体型较大的经产母牛杂交,在肉牛经济杂交中适宜作“终端”公牛。

品种评价:夏洛来牛是在放牧条件下培育的,因此适应放牧饲养,耐寒和耐粗饲,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和眼肌面积大,在改良我国黄牛生长速度和体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要注意难产率高的现象,在目前国内肉牛生产情况下,应该科学的利用这--引进品种。

皮埃蒙特牛

原产地及分布:皮埃蒙特牛(Piedmontese)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的皮埃蒙特地区,是意大利的大型肉用牛品种。其培育历史悠久,原为役用牛,经长期选育成为生产性能优良的专门化肉牛品种。由于其具有“双肌”基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终端父本,已被世界20多个国家引进,用于杂交改良。

股易配

外貌特征:体格大,体质结实,背腰较长而宽,全身肌肉很丰满,体躯呈圆简状。管围很细,皮薄。角中等大小,角向两侧平出稍前弯,角尖黑色。毛色为白晕色或浅灰色,公牛性成熟时,眼圈、颈及肩部、四肢下部为黑色。母牛全白,有的个体眼圈为浅灰色,耳郭为黑色。犊牛出生至断乳阶段毛色为乳黄色,4-6月龄胎毛褪去后,呈成年牛的毛色。各龄公、母牛的鼻镜部、蹄及尾帚均呈黑色。成年公牛活重不低于1100kg,母牛平均为650-800kg。公、母牛平均体高分别为143cm和130cm;体斜长分别为178cm和159cm;胸围分别为227cm和187cm。平均初生重公犊牛为41.3kg.母犊牛为38.7kg。因有的犊牛初生重大,出生死亡率达4%,产活率95%,流产率1%(见彩图)。

生产性能:皮埃蒙特牛以屠宰率高、净肉率高、眼肌面积大、肉质鲜嫩而著名。由于选育注重肌肉发达程度和皮薄骨细,该品种胴体含骨量较小,脂肪低,屠宰率及瘦肉率高,胆固醇含量低于其他牛肉,特别适合国际肉牛市场的需要。其纯种屠宰结果:胴体重329.6kg,屠宰率68.23%,胴体瘦肉率84.13%,含骨率13.6%,脂肪仅占1.5%,眼肌面积为121.8cm2。公牛屠宰适期为550-600kg活重,--般在14-15月龄即可达到此值。母牛14-15月龄体重可达400-450kg。

繁殖性能:皮埃蒙特牛妊娠期为289-291d,有一-定的双胎率,母牛年平均产奶量为3500kg,乳脂率4.17%,产奶量高于夏洛来牛及利木赞牛,即皮埃蒙特母牛在哺育犊牛方面优势显著。与中国黄牛杂交所生杂种母牛因产奶量高,在三元杂交中再作母系有利于犊牛培育。经产母牛无难产问题。

推广利用情况:我国1987年开始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牛的冻精及胚胎。在山东省高密市、河南省南阳市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地设有胚胎中心,不断扩繁种群,可以提供冻精和胚胎,已推广到我国的主要牛肉产区,对我国的肉牛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与南阳牛杂交,杂种公牛在适度育肥下,18月龄活重达496kg,杂交后代眼肌面积达114cm2。皮埃蒙特牛与西门塔尔牛和本地牛的三元杂交组合的后代,在生长速度和肉用体型上都有父本的特征。其级进杂交的后代已与皮埃蒙特牛纯种体型十分接近。

品种评价:皮埃蒙特牛作为肉用牛种有较高的泌乳能力,改良黄牛其母性后代的泌乳能力有所提高。在组织三元杂交的改良体系时,以皮埃蒙特牛改良母牛作母本,对下一轮的肉用杂交十分有利。皮埃蒙特牛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可在海拔1500-2000m的山坡牧场放牧,也可以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地区舍饲喂养。性情温顺,具有双肌基因,是目前肉牛杂交的理想终端父本。

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牛产品市场的一体化以及动物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相互引进牛品种(活体及冷冻精液、胚胎)的工作将更加频繁。

国内外发展养生生产、提高牛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许多实践证明,必须高效利用世界上优秀的牛种资源,即引进国外良种杂交改良当地牛(利用杂交优势)、培育新品种(或类群),才能提高生产性能,生产出优质的牛奶、牛肉等产品。

但在引人国外良种时,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继续选留好中国原有的地方良种,作为杂交改良的主要对象;二是要做好引人品种的纯繁工作,选育出合乎中国国情的外来种群,作为优良基因的来源。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了解牛种的分类及世界牛品种的特性,才能科学地进行牛品种选择、培育、繁殖、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为制定品种的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股易配

参考文献:

[1]陈幼春,现代肉牛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程德军,等,肉牛科学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