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一则有关银行理财的音讯迸裂商场:监管对六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公司的估值办法做出辅导,一时间引发商场、出资者广泛重视。

到现在,尽管没有进一步切当的音讯传出,但由此引发的后续反应在继续发酵。业内人士表明,银行理财净值将充分反映商场危险,银行或完全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转型布景下

出台方针不意外

据此前媒体报道,此次辅导定见重点在两项组织:一是过渡期完毕后(2021年底),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本钱计量的定时开放式理财产品;二是除严厉依照现行监管规则运用摊余本钱计量外,理财产品(除现金办理产品)自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直接出资的财物,均应优先运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答应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财物选用本钱法估值。已适用本钱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财物,应于本年10月底前完结整改。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伸后的最终一年,银行理财商场的净值化转型已进入冲刺阶段。相关人士表明,仍有许多理财产品是“伪净值”的,是穿戴“净值化”外衣的“保本”产品。这种产品很简略被发行组织以“兜底”的方法保本保息兑付。有业内人士以为,放在净值化转型的大布景下,监管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意外。

5000多只理财产品

加速净值化转型

从刚兑理财向净值型产品过渡,银行理财一直在资管转型的方向同步。普益规范数据显现,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25684只理财产品,其间净值型产品16023只,占总发行量的62%,较去年同期添加32%。

数据显现,现在6大国有大行算计存续产品达6733只,以净值改造进展来看,净值型产品数量为1378只,占比为20.47%,份额并不高。可见在监管要求下,6大行剩下近5000多只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有望加速。

详细来看,现在建行存续产品数量最多,达2326只,其净值型产品占比仅有5.37%。而净值型产品占比最高的为工行,共有1443只产品,净值型产品已达859只,占比超越50%。可见,6大行间距离极大。

银行理财估值方法存变 5000多只理财产品或加股市动态分析周刊快净值化转型

监管人士表明,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意图之一,便是打破长久以来的“刚性兑付”,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财物办理事务根源。

理财产品竞争力削弱

短期收益更低

华商报记者近来翻开多家银行App发现,银行代销的很多理财子产品中,7天到3个月的短期限产品不在少数,收益在3%—3.6%不等,远超同类货币基金或公募债基。

西安一家国有银行高档理理表明,现在短期理财基金和货币基金主要是选用摊余本钱法。而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一般是选用市值法。而一旦理财产品与债券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的收益体现特性趋同,这将大大削弱理财产品的竞争力。

一旦市值法估值的要求后续掩盖悉数产品,上述中短期限产品很或许会缩量。多位理财人士表明了忧虑,一方面,市值法将导致产品净值动摇加重;另一方面,短期产品的收益也或许下降,若相关于公募债基没有显着的优势,出资者的爱好天然或许下降。银行理财未来有或许变成:既不保本,收益还会更低的出资种类。

业内人士表明,关于本次理财产品估值从摊余本钱法向公允价值法切换,或许将进一步推进收益率曲线的长端峻峭化。内涵逻辑是,跟着切换为公允价值法估值后,债券收益率动摇将愈加真实地反映在产品净值上,长期限种类债券面对更高的利率危险,出资者需求忍耐更大的估值动摇,因而需求更多的定价补偿,然后要求更高的长端收益率水平。 华商报记者李滨

知道一下>>

新旧计量的差异

摊余本钱计量:摊余本钱是用实践利率作核算利息的根底,反映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简略来说理财产品中将持有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

市值法:这个比较好了解,出资财物比方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债券等以商场价值进行计量。

两者差异:理财产品买入出资标的(假定以买入债券来举例)后,若依照摊余本钱计量进行估值,不管债券涨跌该理财产品净值不受影响,由于每日的收益率是将持有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这个是能够预期的固定的值,所以反映到理财产品净值上,该净值动摇小、根本没有回撤危险。

而以市值法计量,假如债券在商场价格上涨,出资该债券的理财产品净值也跟着涨,反之债券跌落,理财产品净值跌落。可见市值法能够精确反映理财产品当时的商场价值,价格随出资标的商场价值动摇而动摇,或许会让一些危险承受能力很低的出资者削减购买理财产品。

这也凸显了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完毕,资管新规明确要求财物办理事务不得许诺保本保息,鼓舞以市值计量所出财物。这也意味着,凭仗“刚性兑付”而敏捷强大起来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