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商与士人民日报李嘉诚,异术而同心。"这句话,出自清代的一位晋商。"商与士同"这个观念,反映了在人们的心中,一位值得被敬仰的商人,应当有自己的德行与抱负。很多商人以此立为追寻的目标,可若要是把这句话说与李嘉诚听,或许他并不赞同,也怪不得有人说李光耀看不起李嘉诚。那么李光耀到底是如何评价李嘉诚的呢?

李嘉诚的辉煌一生人民日报李嘉诚

要追溯其具体原因,我们还要从李嘉诚一生经历分析来看。

李嘉诚三个字,在商界就像是神明般的存在,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就像月亮一样,挂在商界的那片天空之上,让无数人抬头瞻仰,望尘莫及。

李嘉诚原本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在他刚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当时社会的动荡,李嘉诚一家无奈举家来到了香港,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那个时候的李嘉诚肯定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次看似平凡的搬家,却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不平凡的商业神话。

李嘉诚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候的经历时,曾说自己当年还没到香港时,对香港,对人生都有非常多的幻想。然而初到香港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了不该是那个年纪看到的现实,与他的想法差异巨大,可以说是在一瞬间就成长了。所以,李嘉诚从12岁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

在1955年,年仅27岁的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产业——一个塑胶厂,并且把他命名为"长江塑胶厂"。那个时候的他,缺人脉、缺资金、缺经验,却硬是凭借着自己"拥有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熬过了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时候。

人民日报李嘉诚

在长江塑胶厂渐入佳境之后,李嘉诚决定去意大利考察学习。回来之后他就在香港推出了"塑胶花"。当时塑胶花在香港是个新兴产品,李嘉诚迅速抓住了市场空白,积极开拓市场。而这小小的塑胶花,也就是李嘉诚成为"超人"的第一朵胜利之花。

1958年开始,李嘉诚进军了房地产行业。他买下了当时香港最繁盛的工业区之一的北角的一块地皮,建起了一座12层的长江工业大厦,短短两年后,第二座工业大厦也拔地而起。

李嘉诚在当年就断言道房地产行业在香港大有可为,也恰逢香港物业价格大涨,李嘉诚借助这个机遇,把资产逐渐转移部署到了房地产市场。

用一个低价去收购地皮和旧楼,在买来的地皮上兴建厂房用来出租。没过几年,炒房热潮逐渐退去,商家开始慢慢回港,房产价格变的一发不可收拾。

积累了多年的他在之后几年里,先后击败资历较高的英姿地产置业集团、分层发售中环站建设的环球大厦、投资项目组成长江基建,终于在1987年登上了福布斯的全球亿万富豪榜,并且常青至今。

人民日报李嘉诚

"他对国家的贡献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然而如果我们评判一个人,如果只从他有多少金钱来下定论,就未免有失偏颇了。如今的人们谈到李嘉诚,除了认定他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之外,对于其别的方面的做法却也褒贬不一。为他啧啧称叹的有之,为他不屑一顾的却也不少。

不久前,新加坡首任领导人李光耀谈到李嘉诚的时候,就曾经直接了当地说:"李嘉诚凭借着足以垄断香港的房地产业务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虽然说他的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实却没有一个真正能享誉天下的产品。再谈李嘉诚对国家做出的贡献,那更是九牛一毛,不足一提。"

李光耀是新加坡国父,是下南洋的华人之后。律师出身的他,带领着新加坡从一个人口仅仅只有五百多万,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国家变成了如今这个发达国家。李光耀是个伟大而又成功的政治家,他用自己的人生缔造了一个国家级别的传奇。

其实李光耀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从国家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李嘉诚近年来的一些做法的确有失偏颇。在他眼中,李嘉诚就像一个挣钱的机器,他能为自己带来财富,可并不意味着他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发明财富,给人类的进步带来多大的价值。

人民日报李嘉诚

在他眼中,房地产这样的事,不过是"倒买倒卖""投机倒把"的买卖。不踏踏实实做事业,就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

在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李嘉诚选择撤资内地人民日报李嘉诚;"吸干"了香港之后又毅然抽身转投英伦;"黄台之瓜"又发生在国家需要就香港事件表态,制止香港暴乱之时。这一系列的做法,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滚出中国"、"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声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

就连曹德旺也说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算是国内经济不好,也不应该撤离,这里是你的祖国,你应该与祖国共存亡,国破家何在?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跑的人民日报李嘉诚!人民日报也以"斯人已去,不必挽留"八个大字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李光耀是一名政治家,从政治的角度他自然是看不起李嘉诚的。因为这种富可敌国的财富实则来源于某些垄断性的资产投资,最受利的是李嘉诚个人和他的李氏财阀集团,对于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多大的贡献。

所以在忧国忧民的李光耀眼里,李嘉诚"投资地产,收购港口,收购超级市场、电讯公司等等,靠的是垄断结盟。纵然十分成功,然而他不过是顺势而行,什么行业当红便进入该市场。"也是情有可原、合情合理的。

人民日报李嘉诚

他是个商人却不是个合格的企业家

而李嘉诚面对这些批评和争议的时候,自己也坦言道自己在职业上就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不要用那些所谓的道德去制衡他。他认为写那些批评他的文章或者是赞成那些观点的人,也是抱有善意的,他们的善体现在爱国爱民的心上,然而这些人并不懂得起码的商业原则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真相。

香港经济从平平无奇到腾飞到停滞再到社会撕裂,李嘉诚作为一个资本家,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内地经济上亦是如此。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内心里对家乡、对香港、对国家都很有感情,这一点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还有做的慈善上都能看到。

可是,作为一名商人,在李嘉诚心中,利益的确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他是一名出色的商人,却不是一位会被尊重的企业家。

李嘉诚自己也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做投资,都会把风险放到第一位,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会走在市场变化之前。李嘉诚的远见,让他敏锐地洞察着市场上的变化风云、经济上的暗潮涌动。

然而即使李嘉诚在商界可以做到只手撑天,他却仍然无法有一颗厚德载物的心。什么是厚德载物呢?李嘉诚对这四个字又做到了几分呢?

人民日报李嘉诚

我们的确不能否认李嘉诚为祖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这么多年来,李嘉诚在慈善方面做出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他曾通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捐赠了150亿港元,其中百分之九十款项拨给了内地,其中包括成立了汕头大学。

然而一位企业家真正的厚德载物应该是,国家利益、社会进步、人类进步高于一切。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其在赚的盆满钵满之后"顺手"做的事。

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会把国家利益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在商言商的确不错,可是向来信奉关公的李嘉诚,在情义方面却没有做到人人信服。

除了国家利益,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也应该为了社会进步而做出贡献。李嘉诚的李氏产业没有涉足任何制造业,没有投资高科技,只是以垄断性行业进行他的财富累计。这又怎么能和伟大的企业家扯上关系呢?

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是2000年华为在深圳五洲宾馆为即将出征的老员工们送行大会上留的话。这种爱国之心理应被每一位中国的商人和企业所学习。在你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叱咤风云时,不要忘记首先你是个中国人。

人民日报李嘉诚

中国拥有巨大的开放包容的经济市场,在这片土壤里,祖国所能给予的营养可以让一切中国企业放心大胆的扎根,生长。把根扎在这里,让叶子繁衍出去,才是中国企业家最应该做的事。

然而评价一个人,我们却也不能站在极端的一方。即使李嘉诚在某些方面的做法确实有些偏颇,遭人非议。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商人,是李嘉诚的职业,商人的原则也是他一生的信条。

作为一名商人,他确实有自己独到的过人之处,他为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他这辉煌的一生,的确值得被称之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