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法令》修订稿,创始了我国生前预嘱立法的先河,这是逝世质量改进进程中的一个标杆性作业,引起了广泛注重。

新法令第七十八条规则:收到患者或许其近亲属供给具有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行治好的伤病晚期或许临终时施行医疗办法,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明。

这一新规,标志着我国个人临终医疗决议计划权和逝世自主权在立法方面和先进国家的接轨。在2005年生前预嘱由民间人士引进我国之后,相关问题总算有了实质性打破。

生前预嘱由人们在健康或认识清楚时签署,预先阐明在临终或不行治好的伤病晚期,要或不要哪种(些)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生前预嘱让患者有或许坚持临终医疗和逝世方法的决议计划权,也让家族摆脱了代为决议计划的巨大压力,既是对自己担任,也是对亲人爱的表现。

图片

图/IC

20世纪40年代今后,医疗化逝世方法在英美发达国家日益遍及。临终救治看似连续了生命,实质上是延长了逝世进程,临终者活着可是没有日子,仅仅“虚伪地活着”,无意义和价值可言。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今后,这种过度医疗逐步引起质疑和抵挡,敞开了逝世权力运动。现在在欧美,善终的首要标志之一是防止连续生命的临终医治。

因为临终患者往往没有才干就是否采纳连续生命的医疗办法发表意见,为了确保人们对临终医疗的决定权,防止过度医治,美国人于1967年提出了“生前预嘱”的概念。2020年盖洛普查询显现,45%的美国成年人有生前预嘱。

生前预嘱立法为患者的临终医疗决议计划权供给法令确保,可是,缔结预嘱是个人的作业,需求人们有拟定预嘱的认识和行为,就此而言,预嘱的推行还有许多的作业要做。以北京生前预嘱协会为例,在其倡导者们支付近20年尽力后,据称在其兴办的“挑选于庄严”上填写生前预嘱的总数也仅有5万多人。

缔结生前预嘱,最大的妨碍是观念问题。逝世要算中华文明最大的忌讳之一。忌讳的背面是逝世惊骇。

打破逝世忌讳、打败逝世惊骇是全社会的课题。美国也有相同的问题。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在全社会展开逝世教育。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逝世课程,连中小学也对学生进行逝世教育。评论逝世的民间公益活动,如逝世咖啡馆、逝世晚餐等进行得如火如荼,评论逝世的书本、刊物、影视节目层出不穷。

作为处理临终、逝世的专门职业,医疗界特别需求转变观念,从活跃医治、打败逝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协助临终者舒适地活着,或许舒适地死去。

许多医师不知道怎么和患者、家族评论逝世,一般避而不谈。相关训练亟待提上日程。近年来,许多美国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名为“困难的对话”训练。一些公益人士,如闻名医学作家阿图·葛文徳,兴办项目,免费训练医师与患者、患者家族进行有意义的临终、逝世评论。逝世研究者的一个一致是,善终的关键是杰出的沟通,包含医患沟通、医师与家族的沟通,以及家族与患者的沟通。

拟定生前预嘱的条件是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只要知道怎样活着对自己有意义,才干作出契合愿望的挑选。这是一项精力使命,归于每个人自己。有学者提出,我国人注重家庭,因而应该是家人一同参加临终医疗决议计划。生前预嘱的原意是确保临终者个人的自主权、决议计划权。在评论阶段,家人当然能够发表意见,可是不应当强加个人毅力,更不要在亲人临终时罔顾预嘱,以爱、不舍为由,依照自己的志愿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对我国家庭很不简单。

一般人认为只要老年人、绝症患者才需求拟定生前预嘱。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能够签署预嘱,越早越好。评论逝世、签定生前预嘱不会导致逝世提早到来,反而有助于人们考虑人生,更好地活在当下。

(作者系临终心思文明研究者)

发于2022.7.11总第1051期《我国新闻周刊》杂志

「002142」深圳出台生前预嘱政策

杂志标题:生前预嘱: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彭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