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25—600268

12元。即为增加20%,10+10*0.2=12元

002925(图1)

002925—基金123

将标点符号切换为半角就行了

002925(图2)

002925—和科达

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篇——

知己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知己包括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等方面的认识。

对自己以及职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工具认识,主要是做职业测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主观上认识,主要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并综合他人的评价意见。

案例:

天津某职专的一男生,由于成绩不好,曾3次向用人单位推荐却受挫。后来,经职业心理倾向测试后发现该生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针对此特长,将其推荐到市场营销的岗位。招聘单位面试后对其比较满意,当即录用。工作后,该生的工作业绩较好,受到单位和领导的普遍认可。

分析:

毕业生找工作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拒之门外,或许是用人单位的原因,但更多的应在于自身。这时应综合分析个人的优缺点,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性的进行就业,减少门槛,以便顺利就业。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不要措手不及,也不要心灰意冷,只要正确对口,发挥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相信可以事半功倍,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工作。 知彼篇——

1 、对社会大环境的认识与分析

对社会大环境的认识包括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的把握,自己所选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对自己职业的影响等。 2 、对自己所选企业的认识与分析

首先,应看该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发展状况以及前景:包括在本行业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以及所面对的市场状况。当然,也要了解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比如:员工工资收入,奖金,以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情况。

其次,根据自身需求,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扬长避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明确今后发展方向,设定目标,依据目标规划出较为详细的时间表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并按步骤实行,不断的向着目标努力。 3 、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心理

a) 求“全”心理——

常言道:艺多不压身。对于求职者来说,多学会一种技能,就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些机会,拓宽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同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也希望得到一些全方面的人才,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发展。

案例:

蔡某是会计电算专业的毕业生,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广,学的人也多,他毕业后一直未能找到如意的工作。但蔡某十分爱好并精通网页制作,后来凭着这点,HR录用了他,并安排了较好的职位。

分析:

蔡某能被录用,最主要是因为他具有了其他技能,“专业并不能定终身”。因此大学生应合理科学的安排生活,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增加就业的选择面。就像数控车床的操作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电工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招聘秘书,当然最好还能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等。只有具备这种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 b) 求“变”心理——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代大学生只有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用人单位也一样希望吸收进来的是能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改进自己的人才,以便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案例:

浙江恒柏集团董事长夏柏潮就是一位市场竞争的佼佼者,他刚起家时也只是社会最普通的一员,但他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应潮流,不断变换经营策略,使企业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国集团,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分析:

大凡功成名就的人都能根据市场不断调整自己,挑战自我,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更需如此。

作为在校生只有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技能,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及时改变策略,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 c) 求“新”心理——

作为用人单位,他们会有着求“新”心理,因为只有员工具备创新思维,才能不断地更新理念,更新技巧,更新产品,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他们希望新人不断注入新元素,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增长点。

案例:

日本一家电气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直到一个刚毕业的小职员向老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老板的重视,并予以采纳,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由于小职员提出了这创新性的建议,老板更加器重他,并很快将他提升到主管这个职务。

分析:

只是单纯一个改变颜色的设想,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效益,可见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而且新人有自己的想法,思维还未定式,这是新人的优势,应好好把握。只有创新意识不断闪现,创新行动不断实施,才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d) 求“诚”心理——

与人交际中待人以诚,不仅能显示交际者诚实忠厚,而且也能感染对方,促使对方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用人单位需要聘请的是能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人才,而不是那些不能坦诚相待、终日以虚假面目见人的员工。

案例:

张某是一家公司的市场调研员,在一次市场调查中,慌报了市场情况,结果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最终被公司辞退。

分析:

张某的失利,就在于他待人不够真诚,使人难以信任他。交际时如果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拐弯抹角,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那么将会使对方感到反感,失去信任感。 e) 求“忠”心理——

忠诚是相互之间的信任,用人单位希望招收的是那些能为公司长久利益打算,能长久被公司所用,并能忠于公司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希望将公司当作跷跷板,频繁跳巢的人,也不是那种把公司当作他攀升工具的人。

案例:

小陈毕业后不久在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担任广告设计员一职。期间,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并很快在工作中显示出不俗的能力,深得老板器重,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竞争公司老板的注意。一家大中型广告公司的老板,向他提出了更好的待遇,小陈二话不说,带着原先的一些创意构思去了那家公司。之后小陈在那家公司未能如意,打算再找工作,但用人单位对这种频繁跳巢的人总是避而远之,他始终没找到称心的工作。

分析:

小陈这种做法就是对公司不忠诚。毕业生应将自己的事业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对老板、企业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建立起信任感。只要是企业员工,就应该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员工努力,企业就兴旺发达,企业的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 职前准备

1、心理定位

心理定位即大学生在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环境,并在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大学生只有能正确的给自己定位,才能到社会最需要和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去描绘心中蓝图。

方法:

准确的心理定位,主要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1) 横向比较:跟自己的同学、同行及同龄人之间进行能力、学识、经验等比较,找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2) 纵向比较:即与以前的自己比较,看自己在入职前后,各方面是否有所提升。

主要标志:

a) 做事是否比以前更得心应手;

b) 领导给予肯定评价是否更多了;

c) 紧张的工作心态是否有所解除;

d) 做事情的效率是否提高。 2、瞻前思想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毕业生始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些是专业对口,但地域偏僻;有些地域优越,但专业不对口;有些是薪金偏低,条件艰苦,与想象中的差别较大……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估计,要从长计议,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而有些是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往往 “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工作几个月而没得到重视或一两年没得到提拔,就充满委屈和牢骚。甚至每接受一件任务,都会计算精确,稍微有一些吃亏就不愿意接受。眼前看起来,利益得到充分保证,从长远来看,将失去更大更多的发展机会。

方法: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1) 不能只看眼前实惠,不看企业发展前景。

2) 不能只看暂时困难,而不看企业的未来。

3) 不能只图生活安逸,而不顾事业的追求。

4) 要认识到职业是生活的新起点,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使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3、竞争意识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无处不在。而且成功不会同情弱者,只会垂青强者。只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不市场淘汰。

方法:

1) 要有与人争胜的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干,不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2)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发挥特长。

3) 应靠真才实学,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耍小手段陷害他人,也不能有意的贬低别人,突出自己。 4、正确对待挫折

在竞争中遭受失败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才会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方法:

1) 调整心态,重新启动。

2) 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3) 考虑周详,制定计划。

4) 落实行动,永不言败。 5、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许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愿到基层工作,可基层是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的最好地方,而且用人单位看重的就是能力与经验。企业对新人更看重的是踏实稳健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基层做起,放低姿态,对公司的业务有更深层的了解,才有利于今后工作发展。

方法:

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 戒骄戒躁,克服不满情绪。

3) 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经验。

4) 培养交际能力,放低姿态,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 总结

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们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行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尽快融入社会、适应工作、磨砺前行。

002925(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