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大多数一般投资者以为上市公司收买其他企业,归于利好音讯,并以为股票价格会据此上涨。而有时分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的确会验证这种观点。

所以有投资者依据上市公司收买计划来生意股票,并据此构成了一些买卖办法。那么现在这种买卖方法还有用吗?

咱们能够随机选取两家企业做一个简略的比照。他们是宜通世纪和成都先导。宜通世纪是一家创业板公司,首要给移动、联通、电信供给网络保护。能够说宜通世纪是三大通讯公司的附庸。

假如咱们把时刻倒退到5年前,宜通世纪也是一家抢手公司。当年4G通讯建造也是如火如荼,通讯职业个股更是高科技和潮流的代表。

宜通世纪的营收和成绩首要依托国内电信的几大巨子,当营收碰到了职业天花板的时分,宜通世纪开端了横向并购和跨职业开展。

宜通世纪第一次收买始于2015年,收买标的是一家物联网外资企业——北京银河鸿城电子有限公司。

物联网这个概念现在也是抢手的风口,更何况是6年前。通讯+物联网肯定是一个充溢想象力的概念。第一次收买,宜通世纪仍是比较慎重,挑选收买职业相关公司。这次收买宜通世纪付出了10亿元的价值。其间5亿元是现金,其他5亿元发行股票购买,发行价是27.45元/股。

10亿元关于宜通世纪也是天文数字,钱从哪里来?那时分最盛行的融资方法是定向增发。所以宜通世纪找了五家基金公司很顺畅地融来了10亿元。

那么宜通世纪10亿元买来的鸿城电子底色怎么呢?2015年,鸿城电子账面净资产为5万元,上半年净赢利1500万元。假如按市净率来计,鸿城电子估值高达20倍。比现在的贵州茅台还贵得多。

宜通世纪乐意付出如此高价,也有条件。宜通世纪对鸿城电子开出的对赌条件是2015年开端的三个年度,鸿城电子扣非净赢利别离要到达5500万元,8000万元和11500万元。即鸿城电子三年发明的净赢利要到达25000万元。三年后鸿城电子做到了对赌的成绩要求,鸿城电子的原股东大赚一笔。可是完结对赌协议后鸿城电子成绩就开端变脸。到了2020年上半年,鸿城电子更是呈现了亏本。鸿城电子从一年赚上亿元到亏本,不过短短的2年多。

这说明鸿城电子在成绩对赌的状况下,鸿城电子的成绩被催熟了。

之后,宜通世纪对收买鸿城电子构成的商誉计提了近7亿元的坏账,当年构成了巨额的亏本。现在看这笔买卖,在这10亿元收买款中,7亿元实际上落入了鸿城电子和宜通世纪的大股东口袋里边。

受收买的影响,宜通世纪的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上涨了120%。而这不过是稍纵即逝,宜通世纪的股价之后呈现了长时间的震动下行。

或许第一次收买让宜通世纪的大股东们尝到了甜头。2016年,宜通世纪又进行了第2次收买。

不知道宜通世纪是不是对10亿元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仍是比较财大气粗,这次收买倍泰健康的价格也恰恰是10亿元。其间4.4亿元是现金,其他5.6亿以宜通世纪发行的新股付出,发行价为25.7元/股。倍泰健康其时的主营是出产医疗设备,主导产品包含体温计和测温枪。倍泰健康在其时归于大健康概念。

倍泰健康其时的账面价值为1.7亿元。10亿元的收买价也是高溢价了。

倍泰健康的命运没有鸿城电子如此走运。宜通世纪完结收买倍泰健康没多久,倍泰健康的总经理逃跑失联,原因大约涉及到骗得公司资金;董事长为总经理的夫人,后续也被爆出违规担保和以倍泰健康的名义许多告贷。终究倍泰健康的董事长被判无期徒刑。

在这种状况下,倍泰健康运营陷于中止,10亿元收买款根本上打了水漂。这个烂摊子直到各地政府推出纾困基金协助当地上市企业解困而处理。终究,在2019年末,倍泰健康作价1.7亿元卖给了珠海横琴的纾困基金。就此了断此事。

在宜通世纪收买倍泰健康后的几年,宜通世纪受此连累,运营亏本。股价精神萎顿,处于下行趋势。现在宜通世纪的股价仅为高点时的17%。

在宜通世纪的这两例收买案中,涉及到宜通世纪大股东、被收买公司原股东、证券服务组织、基金公司、定增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

在这些人和组织中,获利最有安稳的是证券服务组织和基金公司。每一同并购都能取得几千万元的赢利。获利最大的是宜通世纪的大股东们和被收买公司的原股东。被收买公司的原股东取得几亿的现金和许多的股票。而宜通世纪的大股东们经过股份的稀释,以及股价的上涨,完成了股份的变现和资金的搬运。

当年经过定增基金购买宜通世纪新股的个人投资者,也没有赚到钱,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而参加宜通世纪买卖的散户投资者才是最大的受损者。宜通世纪挨近20亿的亏本首要由散户投资者买单。

咱们再来盘点下宜通世纪近五年的状况。市值从几百亿跌到40亿元。净资产也没有增加。现在收入和净赢利增加陷入了窘境,牵强坚持不亏本。

看来宜通世纪转型失利,没有破茧成蝶,又错过了方针盈利期,后续难有作为。宜通世纪的个案并非个例,而是其时方针推进下遍及状况。从创业板现在的成果来看,这些并购的结局大多失利。

与此相似,近几年方针大幅推进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许多企业上市融资的用处包含收买企业。是不是很熟悉的滋味?

咱们来看看成都先导这家公司,这是一家经过研讨基因开发药物的高科技公司。上市融资后立刻购买了一家英国的公司,购买价2500万美元。现在企业融资方法发生了改动,处理了资金短融长用的对立,必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营者对成绩和股价的渴求。

可是关于大多数的企业运营者来说,相关于把企业运营成闻名的成功企业,是一件很有难度和应战的工作,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因而当企业上市几年后,企业创始人减持套现往往成为遍及现象。

如此,咱们能够简略推论出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方针不同,可是方针推进下的企业创始人利益机制没变,因而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结局也会相似。

回到开端的问题,上市公司收买能否能带来股价上涨,能否借此买入股票?或许几年前这种做法成功几率较高,可是现在根本无效。咱们仍是要评价并购是否真实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组织,是否是大股东和金融组织的估值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