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凡尼·贝利尼名作《诸神的宴会》,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奥斯曼帝国细密画“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请外国使节”。

  梁二平

  说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瓷器贸易,又想到多年前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皇宫博物馆看到的那幅“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请外国使节”的细密画,我重新找出当年翻拍的这幅画,它就是一部活脱地瓷文化交流史。由此,又扯出西方绘画中的中国青花瓷这样的话题,于是,又扯出乔凡尼·贝利尼和他的《诸神的宴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青花瓷,当年不止是地位高贵,几乎就是“神器”。

  帝国盛宴中的青花瓷

  细密画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富东方特色的画种,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写的就是细密画家的传奇故事。细密画久远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古埃及时,但它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成熟画种是在十三世纪、十四世纪。这种画原本构不成完整的画,最初是作为经典书籍装饰图案而生,所以她不是一种大众艺术。后来,细密画由装饰图案,变为独立的小幅插图,成为纪录贵族生活的一种高极绘画。在蒙古统治波斯时期,细密画突破了不画人物、动物的传统,其大不里士画派绘制的插图本《列王记》(10世纪菲尔多西所著),成为此画种的经典之作。由于细密画纪录贵族生活的特点,使得它也成为了波斯历史的一部分。

  托布卡皇宫放大了的这幅细密画,原画没有名字,只能根据它表现的内容称其为“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请外国使节”。画中主角是穆罕默德二世,他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第七代君主。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克了君士坦丁堡,灭了拜占庭帝国,将此城改称伊斯坦布尔,作为新都。

  此画没标注制作时间和作者名字,估计是宫廷画师在穆罕默德二世执政时期绘制,画面记录的是穆罕默德二世在宴请外国使臣。使臣的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有浓重的蒙古风格,应是四大蒙古汗国分裂后的各小国使节。此画最为中国海上贸易研究者所乐道的是这场国宴中所用瓷器都是中国瓷器。最抢眼的是十二人大桌中央摆着超大的元青花盘,奥斯曼人喜欢用大盆大盘装菜,这个大盘有多大,我无法估算,但有资料显示,伊朗收藏的元青花凤凰杂宝纹菱口大盘,其直径达57.7厘米作参考,可见当时元青花大盘有多大。这个大桌上除了大盘,再无小碗小碟,其他大型瓷器在左右5位侍者的怀里抱着,共有5个大瓷罐,不知里面装的什么。还有一个侍者举着耳壶,不知是茶是酒,但桌上没有杯子,主宾用的皆为木长勺。

  令人称奇的是在托布卡皇宫御膳房改建的中国瓷器收藏馆里,今天仍能见到这些画中瓷器。据说,鼎盛时期这里有上千名厨工,为几千位王公贵族和嫔妃提供美味佳肴。土耳其自称是世界第三大美食之国(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德国)。当年这皇宫中有多少美食不得而知,但据介绍此馆共收藏有2万多件来自中国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土耳其皇宫为何会有这么多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呢?

  土耳其贵族使用中国瓷器的历史,在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记中就有记载。1331年,游历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之西亚美尼亚)的伊本·白图泰,获毕尔克苏丹赐宴款待,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特别写下了宴席上所用餐具是中国瓷器。它从一个侧面表明,随着蒙元帝国的扩张,中国瓷器已经进入小亚细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托布卡皇宫虽然是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兴建的皇宫,并且到18世纪才算完工,但皇宫中的40件元青花瓷器却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皇家旧藏。据导游介绍,这些元青花藏品主要来自战利品。其中,许多是来自1516年奥斯曼征服的叙利亚,以及1534年、1548年和1553年,三次攻打波斯得来。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作为各国送来的礼品收藏和海上贸易而来。

  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里的元青花瓷,并非传统的中国式样;从器型看,这些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大型饮食器皿,是为了适应中东地区席地而坐、围在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制作的产品(元代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东南亚);从花色纹样看,这些产品多采用了伊斯兰装饰风格和细密画的画风;这一架子展品,显示了当时中国外销瓷的能力和水平。这些青花瓷集中放在一起展出,看上去很是丰富,实际上,此中许多瓷器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孤品了,如直径41.5厘米的蓝底白花麒麟飞雉双凤图菱口大盘。

  《诸神的宴会》中的华美“神器”

  奥斯曼帝国钟爱的元青花,也吸引了更西边的威尼斯人,无独有偶,西方绘画大师也在作品中记录了中国瓷器,将中国瓷器入画的经典案例要数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之宴》。这一次,瓷器已不是桌上的餐具,而是众神欢宴的“神器”了。

  乔凡尼·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的创立人和文艺复兴的领路人,但我更看重他是一个地道的威尼斯人。中世纪后期的威尼斯是比罗马还要出名的城市与共和国,它是西方世界的商业重镇,是东西方商品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威尼斯人的绘画不仅是文艺复兴的范例,不经意间还会为后世留下考察那段历史的重要线索。比如,乔凡尼·贝利尼的《神的欢宴》,就是海上瓷器之路考古的重要“坑口”。

  艺术史家说,《诸神的宴会》是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提香策划,已经87岁的乔凡尼·贝利尼还是在1514年独立完成了这幅170x188cm的大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晚年的乔凡尼·贝利尼已是一位风景画巨匠,他特意将诸神的狂欢安排在户外。艺术评论家认为,乔凡尼·贝利尼描绘户外光线的技艺,使得观赏者不仅能分辨出是哪个季节,甚至还可看出是哪个时辰……现在,我们还是放下艺术来看看是哪些神仙参加了这个林间欢宴:画最左边是森林神塞立纳斯,旁边是一头将在圣宴中牺牲的驴子;挨着驴子的小童是酒神巴卡斯,头上戴着葡萄叶冠;画正中央的是万神之王朱庇特,他带了一只老鹰;一位不知名的女神,手里拿着代表爱情的果实,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受到爱情果实的诱惑,海神尼普顿把三叉戟放在地上,腾出手来抚摸女神的大腿;最右边的生殖神普里阿普斯萨,也情不自禁地拉起仙女洛提丝的裙子;诸神在食色性也中欢天喜地……不知这是不是后人所说的:文艺复兴画家都将宗教作为重要创作题材,又都在这一题材中融入了浓重的人间气息,而乔凡尼·贝利尼则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不过,对于瓷器“考古”者来说,画中最值得关注的除了诸神的三叉戟、信使节杖,诸神手中还多了一种神器——瓷器——这可能是欧洲绘画里第一次出现青花瓷。画中共有三件大花瓷钵,两件被高高举起,一件盛满水果放在地面。看上去它们应是青花大瓷钵。据瓷器专家朱龙华教授考证“这三只瓷钵的形体、风格、花纹,为明朝宣德成化年间之物”。但大家知道乔凡尼·贝利尼生活在1427年至1516年间,画中的瓷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产品,也就是明朝初期,或之前的产品。在乔凡尼·贝利尼死后的第二年,即1517年,葡萄牙航海家皮雷斯率领第一个葡萄牙使团来到广州,开始了欧洲国家第一次与中国官方正式接触,使团通事火者亚三,据说后来去了景德镇。所以,景德镇瓷器在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之前,是怎样进入欧洲的这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早在15世纪后期,意大利画家安德雷亚·曼泰尼亚就曾创作《马哥斯僧朝拜圣婴耶稣》,画中老僧将中国带盖的青花茶盅敬奉给耶稣和圣母。大航海之前青花瓷进入欧洲唯有从印度洋国家“转口”,或者,通过战争等其他渠道进入。或许,正是由于它的稀有性,才为欧洲的中国瓷器增加了更传奇的神秘色彩。到16世纪末期,意大利已经用瓷器代替了豪华的金银器皿的地位,成为真正的圣器。

  最后说一句,欧洲大规模输入瓷器,始于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记录,1602~1657年,订购中国瓷器达300万件,其中主要产品是景德镇瓷器,1635年后,欧洲人也像当年印度洋国家那样自带样模送到景德镇定制欧洲贵族用瓷。景德镇瓷器风靡欧洲,广泛影响欧洲国家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