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人资本圈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的持仓一直是华人美股投资界的风向标,近日,高瓴四季度持仓披露,一共持有52家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位居所有行业第一,市值为46.13亿美元,位居第二。

瞄准新赛道快速入局

首个获FDA批准上市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Abecma的上市,预示着基因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的投资赛道开启。

2021年1月份,高瓴资本突击入股了准备港交所上市的科济生物;2020年重仓了驯鹿医疗,旗下的瓴路药业则是从国外引进了一款产品;基因治疗领域,投资了Exegenesis Bio、嘉因生物等公司;在CTDMO领域,则是布局了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这两家全产业链延伸的国内行业巨头。

高瓴选择基因细胞领域投资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增速快,市场空间大,相较于传统疗法有绝对性优势。从全球研发管线布局来看,全球基因细胞治疗在研药物数在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0年基因治疗在研管线预计将达到1273个,相较2019年增加409个;2020年细胞治疗在研管线预计将达到491个,比2019年增加215个。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基因细胞治疗项目有超过1000个。到2026年,预计细胞治疗研发管线增长至近8000例,其中II期临床的管线数量超过一半,随着临床的持续推进、药物持续获批和放量,未来基因细胞治疗的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细胞及基因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绝对优势。

基因治疗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突变基因引起了问题,就用一个新的正确的拷贝来取代或是补充它,它是许多疾病治愈的唯一潜在的有效方法,例如罕见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全球已经出现了首个预防性基因治疗,能够像疫苗一样在人们尚处于婴儿时期便加以实施,在病人两岁左右出现症状之前就能起到对疾病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基因治疗也给如血友病、艾滋病、眼科疾病、难治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细胞治疗的应用更是治疗效果明显:如靶向CD19的细胞治疗药物治疗淋巴瘤,44%的患者的总生存期从大概6个月到了4年,极大的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和改善了患者预后,并且大部分患者不是带瘤生存,而是完全缓解,找不到肿瘤的代谢。

中观领域选赛道,微观层面看潜力

迈瑞、微创、凯利泰、启明医疗、微创医疗等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背后都有高瓴资本的身影。

医疗器械品类众多,根据技术原理和功能差异,不同的品类又可以分成众多相互独立的子品类,在如此多的细分领域里,高瓴资本又是怎么选择的呢?

高瓴通过二级市场布局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两个领域。也是耗材行业里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领域。通过中观层面的行业研究选择优质赛道,通过微观层面的公司研究布局有潜力的公司,高瓴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演绎了教科书式的投研路径。

总结

高瓴资本在生物医药的主要投资领域聚焦在四大领域: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外包CRO、CDMO、医疗服务,他们呈现一个共同特点即技术密集型。而医药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需要点、线、面、体的系统创新,技术和资本是其重要驱动力量。技术进化重新定义产品内涵,为实现从预防到康复全链条的精准化、个体化医疗带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