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yh?xyyh

怎樣選擇成長股,怎樣選擇成長股

吉林省高速?吉林省高速

新加坡和香港

就像周瑜和諸葛亮

志同道合又要一較高低

新加坡 VS 香港,瑜亮之爭

香港地區和新加坡

作為東南亞之光

有著太多的类似之處

面積

香港總面積1106平方千米

新加坡總面積721.5平方千米

并且兩者也都是港口城市

對於海運的依賴很大

人口

香港人口約740多萬

新加坡約561多萬

這樣看來香港人口密度

略大於新加坡

不過香港均匀房價

遠高於新加坡

樓房密度更是嚇人

這規劃還得和新加坡學學

GDP

香港2018年為$3447.81億

国际第37位

新加坡為$3168.72億

国际第40位

2018香港人均GDP為

$46076.53

国际第20位

新加坡人均GDP為

$55231.38

国际第13位

英國殖民

不過都作為過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這裡不由要贊嘆英國

簡直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締造者

除瞭自傢的倫敦

紐約、香港地區、新加坡

都曾被大英帝國殖民

也還都算在手足之間

沒有特別大的距离

人均GDP在亞洲屬於佼佼者

无愧曾同為“亞洲四小龍”

可是,雖然如此类似

兩地網友卻經常在

sei是亞洲金融中心的問題上

糾纏不休

“新加坡仍然有一些高質量的公司。可是,假如你考虑亞洲的重心在哪裡,未來會向何處去,一切都指向中國內地。”

一位新加坡投資經理這樣說

是否真的如此

今日我們來探求一番

新加坡退股潮

炒股的朋友

一定都對股市买卖所很熟悉

國內的上交所、深交所

大陸之外的港交所

紐交所、納達克斯也是

頗受中國商人青睞

港交所

納斯達克买卖所

而新加坡买卖所

對於大陸同胞來說

顯得有些生疏

而近年來

新交所的處境也每况愈下

許多業內人士都深表憂慮~

新加坡一度被投資人認為

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門戶

前幾年也一向與香港爭奪

亞洲金融中心的美名難分難解

雖然沒有彻底定論

新交所相對於港交所的頹勢

卻已日漸明晰

過去五年中

新加坡許多本地公司

都紛紛退股新交所

2014年新交所退市的

公司數量初次超過入市數

當年市值蒸發瞭84億新元

約419億公民幣

做瞭20多年資本市場律師

的李德龍決定離職

他表明看到阑珊的跡象

所以選擇離開

個中痛苦味道

就比如麥嘉看到香港電影的頹勢

所以決定息影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退出

截止2018年12月

新交所共有741傢上市公司

而2010年的峰值是782傢

當然也不能隻看數量

更要垂青質量

新交所主管周士達稱

退市“是全球趨勢”

筛选掉更弱的公司是

“市場健康的表現”

與其他的买卖所不同

新交所不會為瞭數字美观

而保存僵屍公司

這話說的很有骨氣

不過阑珊是不爭的事實

2018全年新交所的15場IPO

總共籌得7.1億新元

(約35.4億公民幣)

而同年則有19傢上市公司退市

市值蒸發192億新元

(約958億公民幣)

到上一年年末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值

比较2014年已經下滑瞭14%

975億新元(約4862億公民幣)

證券买卖所的日均买卖量

隻達到2007年的一半

下圖是五年來

新加坡資本加權股價走勢

退市公司中不乏新國巨頭

物流業地產巨頭

新加坡政府投資

公司旗下的普洛斯地產

亞洲最大的按摩椅制造商

傲勝國際等

這些公司認為新加坡股市估值太低

期望投奔腾動性更強

股價更高的股市

2009年香港傢具制造商

敏華控股曾從新交所退市

不到半年該公司在香港从头上市

市值是在新加坡時的八倍

2017年在新加坡本地創辦

得到政府投資公司

大力支撑的Razor

就選擇在香港上市

因為與中國內地买卖市場

更近(滬港通)

中國大陸的影響

“新加坡仍然有一些高質量的公司

可是假如你考虑

亞洲的重心在哪裡

未來會向何處去

一切都指向中國內地”

這句話不是毫無根據

擁有14億人口的大陸

就像是經濟新潮流中的洪水猛獸

滔滔巨浪難以阻擋

與新加坡的舉步維艱不同

香港买卖所卻是春風满意

2018年香港證交地点IPO中

共募得335億美元

(約2272億公民幣)

數額在全球各大买卖所中居首

由中移動、聯通、和電信

共同出資的中國鐵塔公司

(China Tower Corp)

上市時募得75億美元(約508億公民幣)

成為全国际兩年內最大的一輪IPO

這張股價指數變化圖

明晰反映出新加坡

股價偏低的問題

為瞭應對危機

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一些新政

2018年新交所推出瞭雙重股權制

給予部分公司所有者更高的投票權

並與美國納斯達克

以色列特拉維夫买卖所

簽署瞭协作協議

政府也投入7500萬新元

支撑中小型股的企業上市

卻仍然未能阻挠股市的萎縮

现在在新加坡股市占支柱位置的

是那些“安全、穩定”的公司

它們不在乎增值預期

而依托國傢投資公司

金融服務業

房產與銀行的分紅

形式的死板和缺少

創新式企業

是新交所的弊端

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大華銀行

占據瞭新交所股市超過40%

房地產與電信公司占有23%

其他還有一批外國的上市公司

但其间的科技公司有且隻有一傢

創業公司(Venture Corp)

該公司34年來都在

新加坡生產電路板

與光纖電子設備

圖源 新交所

該公司三年股價變化圖

瑞銀駐新加坡首席投資官

表明想不到一個眼前一亮的

新加坡科技公司

金英證券資深經濟學傢蔡學敏說

新加坡到最後

“或许便是一個‘利基市場’

描述大市場中的夾縫市場

易被優勢企業疏忽

也許這便是新加坡的最後歸宿

但也許對於一個小國來說

這就夠瞭

新加坡,仍是富豪的目的地

香港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

排名經常是你追我趕

17年新加坡逾越香港成為第三

18年香港又給奪瞭回來

雖然新交所比较港交所

距离日益拉大

可是新加坡銀行的存款量

卻大有逾越香港之勢

華僑銀行投資研讨部主管李彩蓮表明

许多私家銀行的錢都在新加坡

他們其實很喜歡新加坡這種中心

有點無聊的防卫型股市

私家銀行在新加坡的資產

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

新加坡仍然有著低稅率

通明的法治、教育程度高的勞動力

歡迎外資等優勢

新加坡為何遭到中國富豪青睞

最重要一點便是保密性

保密性

據紐約時報報道2016年中國臺灣裔

美國人亨利·蕭(Henry Hsiaw)

被控沒有提交納稅申報表

在瑞士銀行都沒能頂住壓力

上交7.8億美元罰款

並泄漏數千美國人賬戶細節

而亨利·蕭的賬戶信息

由於遭到新加坡銀行密法保護

沒有被公開

公然新加坡對於美國

還和李光耀時期一樣从容不迫

更重要的是

香港在2017年簽署瞭CRS

并且其间還包含大陸地區

這樣就迫使大陸富豪

轉向新加坡

貝恩公司17年7月一份研讨顯示

將香港作為海外投資

首選的高凈值人群

從兩年前的71%

下降到现在的53%

而偏愛新加坡的人數

占比則從15%上升至20%

新加坡無外匯控制

不同貨幣自在轉換

國際貿易結算便利

新加坡開戶供给一般的

業務往來證明文件

即可1-2周能够開戶

新加坡銀行承受BVI

開曼等離岸公司申請開戶

除此之外

新加坡還供给有

私家飛機航站樓

金碧輝煌的賭場

国际級的醫療設施

國際學校等

并且新加坡人的華語

也是能够正常沟通的

幫你辦理銀行文件沒有問題

在中國大陸的加持下

香港自有優勢

新加坡也自有經營之道

你更看好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