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1月,中金所推出滬深300指數期權仿真买卖以來,至今已近6年,但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期權仍然是一種較為生疏的金融衍生品。

黃金之國?黃金之國

實際上,在國外老练的資本市場中,期權已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交投十分活躍。但眾所周知,我國现在隻有股票指數期權(且為仿真买卖),暫時還沒有個股期權。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深圳創新投資集團

不過,股齡在10年以上的老股民們或許還記得,我國曾經推出過一款類似個股期權的產品,叫做“權證”,市場還一度趨之若鶩。今日,咱們就聊聊權證。

投資風險?投資風險

權證的根本邏輯

權證這個概念,很像香港的渦輪,二者都是賦予持有者是否按約定價格進行买卖的選擇權利。直到現在,香港股市還有渦輪买卖。

渦輪其實便是英文權證(warrant)的音譯,也便是如同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一樣,不僅能輸出更大功率,同時還不費油,具有“高杠桿、不費錢”的特征。

一個權證或期權市場上存在三類人物:創設人、买卖者和买卖所。我們舉個形象的比如。

大傢都聽過灰姑娘的童話。在這個故事裡,王子便是合約創設人,即賣出合約的人。能穿上那隻水晶鞋子的姑娘們就都是买卖者。

假如這隻鞋子能够自在地買賣买卖,價格隨王子的身價波動,那买卖鞋子的場所便是买卖所。王子的承諾期是一年,那麼一年之後便是權證到期日。屆時,穿上鞋子並找王子兌現承諾的买卖者就获得王妃的身份,這便是期權或權證的根本邏輯。

權證和期權的區別

雖然權證和期權看起來很类似,但二者仍有以下區別:

一、發行主體不同

根據期买卖規則權,每個投資者理論上都能够成為創設期權合約的人,即合約的義務方;但對於權證而言,隻有信譽足夠好的上市公司,或保險、券商這類金融機構才干創設權證。

二、买卖標的物不同

期權的標的物(基礎資產)能够是各種产品、股票、指數等等;而權證標的物隻能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傢了解的股權激勵,其實便是一種權證,承諾在某種情況下給予員工相應的股份權利,以做激勵。

三、合約標準化程度不同

期權是十分嚴格的“標準化合約”,合約條款由买卖所拟定的;權證合約的設計愈加自在,創設人能够自己決定,在买卖所報備即可。

四、發行數量不同

期權的創設者能够一次性發行多張期權,如不同期限、不同標的物;但權證的創設數量是有限的,上市公司不能隨心所欲的創設權證合約。

五、行權後的影響不同

期權的行權,往往不触及股份的變動。而權證内行權時,上市公司一般要增發新股,從而有或许因總股本的擴大而導致股票的價值被稀釋,這是股東們所不喜歡的。

當初蘑菇街赴美上市之後,老員工就在朋友圈發長文痛斥創始人將員工期權池稀釋25倍,導致員工無法實現財務自在,乃至連房子都買不起。

變味的權證,瘋狂的博傻

2005年前後,我國股市進行瞭股權分置变革,即讓上市公司的非流转股上市流转。但由於非流转股股東的持股本钱十分低,所以一旦解禁,投資者們遍及擔心會給股價形成很大壓力。

這個時候,權證應運而生,尤其是認沽權證(賣權),意图是為瞭保護那些以高價購買流转股的散戶股東們。并且,權證還為投資者供给瞭極佳的买卖規則:0印花稅、T+0买卖。

可是,權證遠非當初預想的那樣成為調節市場的东西,反而成為被瘋狂炒作的對象。2006年,大批投機資金湧入權證买卖,乃至一度促进我國權證成交量躍居全球首位,而此時市場中隻有約20隻可买卖的權證品種。

2007年6月的首個买卖日,17隻可买卖的權證均匀每隻成交80.7億元,這超過瞭當日滬市一切股票、基金的成交額,令人嘆為觀止。

根據權證的买卖規則,權證到期日假如不能行權,最終價值會歸零。但當時的市場對權證已近乎瘋狂,即使内行權日的當天,還有投資者高位接盤價值即將歸零的權證,大多數散戶乃至不知道自己買的是權證,隻當做股票來炒。

這是種典型的“博傻”,大傢都信任自己不會是那個最傻的人,最後一定能全身而退。就如同當初的“鉀肥權證”,盤中拉升營造賺錢效應,尾市殺跌歸零,無腦買入的韭菜們幾乎血本無歸。

我國期權的發展還有很多路要走

權證的瘋狂,讓監管意識到很多散戶是缺少風險意識的,他們眼中隻會權證市場上的一夜暴富,但一旦參與,結局往往是虧得以他護體。所以2008年之後,證監會之間叫停瞭權證的創設。

在這之後,個別商業銀行曾推出過場外期權合約,實行一對一報價买卖,但由於種類稀疏且缺少流動性,參與者寥寥。

直到2015年,我國來到瞭“期權元年”,中金买卖所正式推出瞭股票指數期權。2018年底,上交所也表明即將添加個股的期權品種,構建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期權是一個老练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东西,對於套期保值、價格發現、資源装备都有严重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來說,個股期權也能起到對沖風險、保護個股資產的效果。

總之,我們雖然貴為国际第二大資本市場,但期權的發展卻還處在嬰兒期,所以要想真实建設老练的資本市場,制·度的設計者們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