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證券時報旗下中國基金報記者吳君u003c/p>u003cp>2021年A股經歷了過山車行情,年初市場紅紅火火,春節以后各大指數一片慘綠,滬指下跌4.19%,深證成指下跌9.71%,創業板指更是暴跌15.87%。大跌之下,私募基 u003cp>證券時報旗下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u003c/p>u003cp>2021年A股經歷了過山車行情,年初市場紅紅火火,春節以后各大指數一片慘綠,滬指下跌4.19%,深證成指下跌9.71%,創業板指更是暴跌15.87%。大跌之下,私募基金行業也是人生百態:有私募高倉運作很受傷,一周跌超20%,忙著給客戶解釋凈值波動;也有私募大幅減倉防風險,還有私募看好下跌機會、積極投入。基金君了解到,有知名私募機構春節后拿出1000萬自有資金跟投,給客戶增加信心。u003c/p>u003cp class="7a3f-a606-e567-a874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私募拿出1000萬自有資金跟投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a606-e567-a874-b02d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趁下跌積極買進u003c/strong>u003c/p>u003cp>“我們在上周大跌的時候跟客戶說,春節后已經完成了1000萬元的自有資金跟投,一方面是為了給客戶信心,另一方面公司自己的錢正好找機會投了。現在市場跌了三分之一,我們又敢買了。”最近上海某“公募派”私募總經理說。u003c/p>u003cp>他還告訴基金君,去年底發的三年期的產品,用了2個多月完成建倉,雖然前面漲的時候沒怎么賺到,但近期利用市場下跌期一直在積極進行建倉,“以后我們會長期保持滿倉,長周期產品最怕的是踏空,除非你對自己的選股能力沒有信心,如果選股準確率高,理論上應該越跌越興奮。核心藍籌下跌就是因為漲多了,所以跌下來我們更高興。”u003c/p>u003cp>當然他也坦言,由于市場跌得太快,短期凈值會有一定損失,“邊買邊虧也正常,只要虧損在一個風險預算范圍內,我們對長期產品的最大回撤控制要求是20%。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我們愿意邊跌邊加倉,但回撤15%會比較小心,爭取不碰到20%。我們主要是從產業的角度來考慮、自下而上選股為主,不太關注市場的短期變化。”u003c/p>u003cp>該私募總經理也說,“比較幸運的是我們一直有新錢進來,而且贖回比較少,遠遠少于申購的,我們的客戶比較長期,相信我們能把錢用好。”u003c/p>u003cp class="e567-a874-b02d-dc13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有百億私募一周跌超20%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a874-b02d-dc13-0c6e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壓力下私募大幅降倉、維護客戶u003c/strong>u003c/p>u003cp>在市場劇烈波動下,大部分私募基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凈值回撤,有百億私募旗下產品一周回撤超過20個點,忙著給客戶解釋。有私募直言,漲的時候發凈值,跌的時候發觀點、做心理按摩。u003c/p>u003cp>某“券商派”私募人士告訴基金君,最近市場大跌,盤后經常要開會,投資者問的比較多,也需要安撫一下客戶,“我們大幅減倉了,目前倉位比較低,只配置了保險等相對安全的資產。如果上周不減倉的話,現在就會比較難受了。那天我們賣完以后開會,基金經理還比較擔心,交易員開玩笑說,現在我們又變成多頭了,手上有錢了,就可以買了。”u003c/p>u003cp>上海某百億私募市場總監坦言,最近客戶維護壓力比較大,他經常要開渠道客戶的電話會議,“有些客戶對我們了解不多,問我們為什么不提前減倉,去年漲了那么多;但有些客戶對我們比較了解,覺得盈虧同源,他們去年賺了錢,也能理解。”u003c/p>u003cp>該市場總監表示,“近期還有新產品發行,銷售肯定會受影響,但市場回撤了一周,對新產品發行不一定是壞事。急跌大家覺得好操作,陰跌比較難。”u003c/p>u003cp>上海某中型私募市場人士也表示,“最近跟銀行的客戶經理做了一些溝通交流,市場這么跌,短期來說有一定壓力,但我們比較均衡,主要配置在醫藥、消費、互聯網、科技幾大領域,策略是自下而上選個股,做超額收益,市場的漲跌我們不是特別關注。”u003c/p>u003cp class="b02d-dc13-0c6e-e2e3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有私募高倉位扛大跌“很受傷”u003c/strong>u003c/p>u003cp class="627b-b5d5-7f8c-e63e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也有私募提前減倉、調結構u003c/strong>u003c/p>u003cp>基金君了解到,這兩周各家私募機構的操作也很不一樣。有的私募高倉位跌下來很受傷,也有的私募提前做了減倉、調結構,但是也有的私募表現卻不錯。u003c/p>u003cp>北京某小型私募渠道人士表示,“我們現在倉位還是九成,這波調整沒有減倉,一把跌下來10個點,出現歷史最大回撤。因為我們的風格是只有發生系統性風險才減倉,但我們現在對市場還比較有信心,持倉的品種也是一些成長性較好的公司。”u003c/p>u003cp>但該人士也坦言,沒想到市場情緒一上來,泥沙俱下,不同股票跌得沒有差別,“我們這波扛著沒有減倉,也是很受傷。白酒增速慢,抱團松動就會跌,但是有些成長股增速快,PEG還比較合理,不應該跌那么多,我們買的都是基本面較好的股票。”u003c/p>u003cp>上海某小型私募董事長稱,上周已經將倉位降至較低的水平,最近跌下來了,慢慢加了點倉位,大概三成左右。“由于我們提前做了結構的調整,這次凈值基本上沒有怎么跌。這周市場跌下來,我們買了性價比較高的一些品種,可能市場關注度不高,不是絕對龍頭的。”u003c/p>u003cp>他表示,現在市場要看結構,前期漲得很多的核心資產,比如白酒、新能源等,調整還沒有到位,還需要時間和空間。“對于前期漲幅較大的周期股,煤飛色舞,我們也都拋掉了,大宗商品價格這波漲得比較急,在利率上行的環境下,波動比較厲害。我們買了點酒店,基本面在往上走;還有順周期里面的稀土,市場預期還不充分,最近價格也在上漲。”u003c/p>u003cp>但是,也有深圳某中型私募董事長稱,近期沒有調倉,一直是重倉操作,但總體來說凈值還穩中有漲,“因為我們沒有參與龍頭抱團。今年市場是對不理性行為的回歸,自下而上有成長性的公司更有機會,今年投資更看研究能力,難度會加大。”u003c/p>u003cp class="b5d5-7f8c-e63e-3734 textAlignCenter">u003cstrong>私募觀點:A股牛市遠未結束u003c/strong>u003c/p>u003cp>基金君從業內了解到,不少私募基金認為,市場調整主要是因為估值較高,對中長期市場比較有信心。u003c/p>u003cp>石鋒資產表示,2021年注定就是波動非常大的一年,在波動大的年份做投資將會非常困難,因為公司的基本面并不能成為股價的核心決定因素,一些中短期的宏觀因素或者博弈因素將會主導市場。“當然,在我們的投資的生涯中,經常會面臨中短期因素困擾的局面,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去堅持長期基本面作為我們投資的核心理論依據。在2021年我們要堅持自下而上的思考,同時要對宏觀因素進行思考,適當結合倉位管理,降低產品的波動性。”u003c/p>u003cp>關于當前市場,石鋒資產分析,一是經濟增長回歸內生,海外通脹預期升溫,需要警惕后續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二是穩杠桿穩信用為政策主線,下半年注意超預期收緊風險;三是疫苗普及疊加財政刺激,海外經濟開啟加速復蘇通道;四是短期預計仍將震蕩,結構選擇將更為重要。“中長期看,通脹水平進一步走高之后,容易引發全球貨幣政策的加速轉向,而這個具體的轉向時間點通常難以準確把握,因此我們仍將更為聚焦個股結構的選擇,以規避未來可能出現的收縮風險。 ”u003c/p>u003cp>星石投資認為,通脹上升的本質是經濟復蘇、企業盈利修復。股市究竟還有沒有機會,在于企業盈利與無風險利率的“賽跑”。從這個邏輯思考,A股牛市遠未結束。中國有通脹預期但并不高,利率上行空間不大。同時,實體經濟經歷多年產能出清,迎來疫情后的需求修復,產需缺口加大,盈利增長動力強勁。因此,雖然要警惕高估值板塊風險,但2021年A股核心動力將是盈利驅動。具體來看,第一,估值驅動會轉向盈利驅動;第二,2021年中國雖然有通脹預期,但實際通脹不高,對利率不會形成掣肘;第三,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空間有限,傳導性減弱。u003c/p>u003cp>景領投資表示,近期對產品倉位做了較大調整,后續也將等待時機布局優秀公司,做好收益彈性和回撤控制的平衡。“我們對A股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結構性行情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u003c/p>u003cp>景領投資認為,在經濟增長和預期流動性回落的環境下,盈利增長的確定性和持續性是支撐估值的核心。從已公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看,不少細分領域龍頭公司業績超過市場預期,呈現了量價齊升的業務態勢。經濟復蘇仍呈現結構分化,將持續關注景氣行業:一是具有產品力和定價能力的品牌消費與新興消費行業;二是前景廣闊且不受帶量采購影響的健康服務相關行業;三是未來幾年新能源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高速增長,相關科技創新有望成為增長新動力;四是互聯網消費領域,得益于近幾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龍頭互聯網消費公司的業務邊界不斷拓展,網絡效應在持續增長,盈利能力還有提升空間。u003c/p>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