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作者卡尔·马克思说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来到世界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他眼中,资本主义代表着贪婪、压榨,而且也因此终将灭亡。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但另外一位研究资本主义的学者马克斯·韦伯,则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理性的表现,是西方文明的独特性所在。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被称为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德国人之一,另外两个德国人,一个是卡尔·马克思,一个是尼采。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如果西方文明会没落的话,那很可能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消失了,他将这种精神看成西方文明的支柱。

什么是资本主义精神呢?

那就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

而这样的精神气质,与基督教的派别新教有密切关系,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高度伴随的关系。

01

资本主义精神以挣钱为荣,把挣钱当成一种义务,为了挣钱而挣钱。

在今天看来,挣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养家糊口离不开钱,人际应酬离不开钱,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荷包不同意也不行。

但是,在西方,甚至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挣钱是贪婪的表现,肮脏,没有尊严,对商人充满鄙视。

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商人夏洛克贪婪残忍,为了讨债而要割掉他人的一磅肉。

巴尔扎克所写的葛朗台也是吝啬成性,在临死前最关心的事情竟然是掐灭灯芯,因为怕浪费灯油。

在中国也有“无奸不商”的说法,阶层划分也是士农工商,把商人划到了最低一层。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17世纪的欧洲,很多人对挣钱并不怎么感冒。

在一个农场,工人一天割一亩地的麦子能获得100块钱。

农场主想,我如果把价钱提高,割一亩地给200块钱,工人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说不定一天能割两亩地。

但结果如何呢?

大大出乎意料,工人们割了半亩就下班了,因为现在割半亩也能挣到100块钱。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人并非天生就希望多挣钱。

要在“挣得多”和“干得少”之间做选择的话,人们更倾向于“干得少”。

对于他们来说,挣钱只要满足自己的生活就够了,多挣那么多钱干嘛,怪累的。

工人们这么想,似乎不奇怪,我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又不是老板,追求融资上市什么的。

但工厂老板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更喜欢“干得少”,而且把挣来的钱都用来挥霍浪费,并不像今天大多数企业家会用来投资,他们也不追求挣更多的钱。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看来,那时对多数人来说,挣钱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挣来的钱是用来消费,没人想到用来投资,用来钱生钱,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扩大再生产,就像巴菲特说的“滚雪球”,当时没人这么想。

这些当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这是传统的、保守的观点。

02

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应当把挣钱看作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挣钱本身就是目的。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既是政治家、又是发明家、更是是成功的商人的富兰克林,就很具有资本主义精神。

他不仅强调挣钱,还提出了很多挣钱的美德。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对,就是课本里雷雨天放风筝那个富兰克林

首先,他说要勤勉劳动。

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你闲坐了半天,那就是浪费掉了这半天本来应该挣到的五先令。

所以,富兰克林推崇勤劳,要靠天天不断地努力工作去挣钱。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然后,他说要讲究信用,因为信守承诺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

别人信任你,你就能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另外就是要节俭。

因为钱可以生钱,你随便花掉一枚五先令硬币,实际上是花掉了由这五先令可能产生的好几英镑。

所以要节俭,不乱花钱,也不要随意把钱给弄丢了。

富兰克林细致地、不厌其烦地论述挣钱的各种道德观:勤劳、守信、节俭。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把挣钱看成目的,同时还要求讲究道德,那赚到了钱了,怎么使用呢?

资本主义精神不鼓励花钱,意思就是要克制花钱的欲望。

放在今天,就是说,面对商家各种名目的促销,不要冲动,不要做剁手党。

买买买是不对的,这太不理性了。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那该怎么办呢?

把钱存起来,进行投资,就像我们今天会买股票、买基金、买房子,最起码也会存一部分钱到银行里面吃利息。

只有这样才能让钱生钱,才能挣更多的钱。

03

这些勤劳挣钱、节俭存钱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新教了。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主要指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

他们与天主教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新教认可俗世劳动的意义,鼓励信徒从事经济活动。

因此新教徒一般也比天主教徒更加有钱,更愿意从事商业活动,比如以技术工人、资本家、其他工商行业为职业。

而天主教徒宁愿收入微薄也不愿意从事商业,他们宁愿选择一种更安逸、宁静的生活方式,比如历史学、语言学等。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徒的工作观来自于一种叫做“天职”的教义。

就是说人履行在现世中的职责是上帝安排的。

这里的现世职责就是劳动,或者理解成我们所说的工作。

按照这种“天职”教义,人应该努力工作。

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第一次让劳动变得有意义起来。

证明了劳动是上帝的要求。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此之前,劳动是被认为没有意义的,大家都鄙视劳动。

比如古希腊人是鄙视劳动的,社会里的机械劳动都是由奴隶完成的,那时候流行的观念是,工作会摧残人的心灵,让人远离理想,能不工作就不要工作。

同时期的希伯来人也痛恨工作,根据圣经记载,人是有罪才被罚做工的。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新教站起来反对天主教对于宗教信仰的控制。

天主教自诩为上帝的经纪人,认为信徒需要通过他们的中介才能与上帝沟通。

而新教认为这种中介完全是多余的,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你不用去参加天主教各种繁琐的仪式,你履行好上帝交给你的世俗义务就能得救,这种义务主要就是劳动。

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人马丁·路德甚至认为,劳动是唯一能够取悦上帝的方式,他严厉批判了天主教瞧不起劳动的观点。

因此,到了这里,劳动就开始变得有意义,它是在服务上帝,是道德的、光荣的。

04

宗教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加尔文提出“预定论”,让劳动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预定论认为,你是否能被得救,已经被上帝提前安排好了。

基督教一直以来都强调死后得救,上天堂,成为上帝选民。

条件就是你生前积善行德、敬仰上帝。

但现在预定论说不是,你是否被得救,跟你生前的行为没关系,是你出生前已经被上帝决定了的。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被上帝选中呢?

那就是你的世俗成就。

世俗成就像是上帝的恩赐,如果世俗成就越高,说明上帝给你的赏赐越多,也就说明他越喜欢你啊。

既然他这么喜欢你的话,肯定早把你的名字写上白名单了。

这就像如果一个姑娘在情人节送你巧克力,这种恩赐说明什么?

那肯定是喜欢你啊。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那么,如何获得世俗成就呢?

自然是通过努力工作。

越努力,成就越高,越说明上帝已经选中你了。

自此,工作就变成了一种证明自己被上帝选中的手段。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工作不再只是服务上帝这么简单了,它是证明上帝恩宠的手段。

这样的思想简直就像给新教徒们安装了一台发动机,让他们竭尽所能地去努力工作,工作自此变得意义非凡。

05

按照新教徒们这样拼命地工作,肯定能创造大量财富。

创造财富是为了证明我被上帝选中,那之后呢?这财富该怎么花?

在今天看来,有钱不知道怎么花,该是一个多么甜蜜的烦恼啊。

但是宗教改革前的西方,这却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因为当时的宗教都主张禁欲,一统天下的天主教斥责教徒对财富的追求,认为那是亵渎上帝,是肮脏可耻的。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改革后的新教认为,财富是上帝的,我们创造财富不过是在帮上帝打理财产。

就是说,财富实际上是上帝所有,人不过是上帝财富的一个托管者,我们人是上帝的管家。

既然钱是上帝的,你在具体花这个钱的时候就要有所注意。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首先,你要像管家一样只管赚,不管花。

因为财富是上帝的,所以你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拿来享受。

你是一个管家的身份,你不能拿着主人的钱去挥霍浪费,所以,创造的财富应该积累下来,用来继续创造财富,要为上帝的财富增值。

这点直接促进了资本的积累。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然后,你要像天使一样纯洁,道德完美无瑕。

追求财富的手段要合理,要不断谴责欺诈和贪婪,提倡诚实、守信。

如果你在追求财富的时候使用了卑鄙的、不合法的手段,那不仅是对你自己的侮辱,更是对上帝的侮辱。

你代表上帝管理财富,应该像天使一样纯洁才对。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最后,你要像慈善家一样,把上帝的钱用于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以此荣耀上帝。

06

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徒们拥有怎样的一个财富观。

首先,追求财富是合法的。

因为财富是上帝的,我们创造财富,不过是在帮上帝打理家产。

我们创造的财富越多,越能荣耀上帝。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然后,因为创造财富是在服务上帝,所以手段要纯洁。

最后还要克制消费,以及用钱来做公益。

这样的财富观当然能大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爆发,最后也确立了新教徒们的资本主义精神——挣钱为荣、花钱为耻。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重组了世界的美国三巨头,富可敌世界,钱没拿去消费,都做慈善去了

之前的文章《李光耀观天下:新加坡国父眼中的中美未来》提到了,李光耀预见未来世界格局的四个指标,人口、语言、传统、贸易。

美国之所以能持续发展200年,就是因为新教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但是随着高福利政策和消费主义盛行,新教徒的“挣钱为荣、花钱为耻”的传统已经逐渐被摒弃,美国年轻人都在追求及时行乐,透支消费大行其道。

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

我们回顾新教文化,也是在提醒现在的中国,勤奋和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但现在社会上消费主义泛滥,中国年轻人也学上了透支消费的陋习。

别看不起老一辈的节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成功迈入发达经济体,都是高储蓄率的成果。

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主义,不是什么进步的思想,是彻头彻尾的陋习。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