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们人人都向往牛市上市公司股票,但实际上上市公司股票,牛市才是大多数人亏钱的根源——

因为贪婪,因为恐惧。

不管再好的市场,哪怕是牛市,也是有涨有跌,每次牛市都是这样,突突突地涨涨涨,涨到你觉得难受,终于下定决心一把梭,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因为市场太过狂热,有很多人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加杠杆会赚更多,于是开始加杠杆投入……

这种心态,已经注定,你是要下海干活了。

上市公司股票

2014-2015年那一轮牛市中,有统计数据表明,自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的这18个月当中,收入最低的85%投资者损失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同样在这18个月期间,收入最高的0.5%家庭却获得高达2540亿元的回报。

散户赔掉的,正是大户赚到的。

除了券商营业网点新开户股民的爆满(全国股民新开户数据只有月度数据,目前最新是5月份的,不能反映目前的情况),市场情绪的狂热还有另外一个指标——融资融券额度的增加以及增加的速率。

自5月份以来,融资融券金额每天都在狂飙,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来,短短一周时间,新增融资融券额度已经突破1000亿元——截止到上周末,两融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已飙升至12%以上,这几乎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上市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股票

为了避免杠杆水平迅速向2015年的模式演进,监管机构都开始未雨绸缪,证监会在上周三曝光了258家场外非法配资平台,对投资人进行警示,而银保监会上周更是明确表示,严查银行和保险资金在股市中乱加杠杆和胡乱炒作行为。

情绪初起,且又如此狂热——最重要的是,虽然这两周股价大涨+债券大跌,但从股权风险溢价率上来看,目前的股市估值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称不上特别高估。就拿沪深300来说,上周五其PE的中位数为28.15,而我们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3.13%——按照PE中位数来计算的股票风险溢价为0.4%,依然保持在正值的区间……

所以,股市强势大概率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目前的基金估值,可能并不适合大手笔买入

——真正适合大手笔买入的时期,也就是2018年底到2019年初、2019年底到2020年初。

牛市里更需要冷静和学习,如果有人认定牛市会持续,非要在这个时候买入股票的话,我在这里,把原来写过的一篇关于如何为股票估值的文章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上市公司股票

---------------

1)市盈率(P/E)

股票估值上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Price/ Earnings),等于股价/每股收益(EPS,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投资者为了每年获得公司一元的收益所需要支付的价格。

市盈率指标适用于行业格局稳定,企业盈利稳定、成长性一般的股票,比方说采掘、建筑建材、商业贸易、信息服务、公共服务行业等,当然也包括白酒行业。

美股有苹果,有亚马逊,有谷歌,有非死不可,我们有茅台,有五粮液,有工商银行……

市盈率指标还特别适合宽基类指数基金,比方像沪深300、恒生指数基金、标普指数基金等,这类基金的特点是包含数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分布在各行各业,基金盈利是一篮子股票的盈利加权平均,稳定性高于任何一只成分股,成长性也是这些股票的加权平均——盈利稳定、成长性一般,所以可以用PE指标,等待出现低PE时介入,高PE时卖出。比方说,港股的恒生指数基金,如果你在PE低于10的时候介入,基本上不用担心未来的回报问题。

2)市净率(P/B)

在估值指标中使用频度上仅次于市盈率的,就是市净率指标(Price/Book Value),市净率表示的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用来衡量股票相对其现有资产在市场出售价的高低。

市净率估值指标,适用于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但具有很强的周期属性的行业,如钢铁业、航空业、航运业、化工业、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钢铁、煤炭、餐饮旅游等行业估值,使用市净率指标,远比市盈率指标合适。

不过市净率不适用于账面价值的重置成本变动较快的公司,也不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少、商誉或知识财产权较多的服务行业。

银行股,特别是我们大A股的银行股,不适合PE估值,因为E是失真的,银行的PE很低,但大家都知道有隐性的坏账,可能坏账爆发PE一下就高了甚至E变成负数了,所以银行股用PB估值更为合理,在PB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信贷资产的质量,差不多就能把握银行股买卖的时机。

对周期性行业而言,市净率低于1或接近1的时候是低估的,而高于2则是高估。

3)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企业税后净利润/股东所有者权益。

ROE这个指标,是股票市场最常用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公司股东投资的资产所实现的回报。资本回报率越高,说明公司对资本金的利用与管理越有效,带给股东的回报就越多,这也是一个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最基本的指标。

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好投资 = 好企业+好价格”,而净资产收益率就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一个指标——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时,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

为什么有这个规定上市公司股票

我们不妨想一下,为什么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是5元,而新股发行价常常远超5元,比如说15元(市净率是3),这是因为这家上市公司的ROE可能会远高于银行利率,于是上市公司溢价发行的新股才会被市场所接受。

可以说,高于银行利率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市公司经营的及格线,偶然一年低于银行的利率或许可以原谅,但如果长年低于银行利率,这家公司上市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证监会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有时候,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也蕴含着风险。比如说,个别上市公司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负债率却超过了80%(80%通常被认为经营风险过高),这个时候就得小心。这样的公司虽然盈利能力强,运营效率也很高,但这是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一旦市场有什么波动,或者银行抽紧银根,不仅净资产收益率会大幅下降,公司自身也可能会出现亏损。

这就像炒房子,如果一套房子的价格是100万元,只需首付30万元就买了,一年后这套房子升值到200万元,卖掉房子,赚了将近1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就超过300%。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要知道这是在负债经营,其实是借了银行的钱(银行按揭)炒房。如果这套房子没有升值而是贬值,那风险可就大了,如果房价一年后跌到70万元再脱手,可就是把本金30万元都亏光了。

不考虑财务造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基本可以识别出大多数值得投资的股票。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资时,一般可以先看看其长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从国内上市公司多年来的表现看,如果净资产收益率能够常年保持在15%以上,基本上就是一家绩优公司了。这个时候再看看其市盈率如何,如果其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或者低于同行业公司的水平,就可以将这只股票列入高度关注的范围。

4)PEG指标

PEG(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是Jim Slater发明的一个指标,主要是考虑到PE估值对企业成长性的考虑不足,所以将企业盈利的增长率指标纳入进来。

通常情况下,PEG指标是用公司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100)盈利增长速度。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

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如果PEG大于1,该股票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或市场认为这家公司业绩成长性会高于大家的预期;

当PEG小于1时,要么市场低估这只股票的价值,要么市场认为其业绩成长性可能比预期的要差。

通常,价值型股票PEG都会低于1,而大部分成长型股票PEG都会高于1,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因为PEG的特点,高科技企业(TMT)、生物医药、网络软件开发等应优先考虑PEG法,而低风险低增长率的成熟行业不适合运用PEG法。除高增长行业之外,PEG指标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轻工制造、医药生物、金融服务等行业估值也有较强的指示效应。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PEG指标是个预测性指标,单独使用的时候,价值不是很明显,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公司业绩的预期增长情况。

5)市销率(P/S)

市销率(Price/Sales),是每股价格与每股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投资者每年为获得该企业一元的销售收入而支付的价格。

市销率估值对于零售行业较为合适,由于销售收入相对稳定,波动性小,且具有微利的特点,一方面营业收入不受公司折旧、存货、非经常性收支的影响,不像利润那样容易波动,另一方面收入也不会出现负值,更不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情况,即使净利润为负也可用。

市销率估值,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等商业零售行业的股票估值,另外对于房地产行业和金属制品类行业,其估值也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6)市现率(PCF)或现金流折现(DCF)

市盈率(P/E)和市销率(P/S)评估企业,都是基于损益的估价形式,背后的支撑,是三个代表中的损益表。然而,损益表比较容易被管理层操控,其修饰空间和变动弹性均比较大,经常容易把将“当期业绩”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混为一谈。即便是持续几年的优秀业绩,也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基于PE和盈利增长的PEG法,也很容易造成“企业动态低估”的假象,其实可能早已透支了未来的盈利。

市净率(P/B)背后的支撑是资产负债表,这个的修饰空间和变动弹性均比损益表要小很多,但这个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因为PB对企业基本面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对于轻资产类型的企业估值又常常没有反应。

管理层真正难以修饰和操纵的是现金流量表,因为这个表格中的每一项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流入流出,这个表对于企业基本面反应比损益表更灵敏,也更能体现企业盈利能力变化。进一步地,从理论上说,企业内在价值最合理的衡量,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其经济学的表达形式就是DCF模型(现金流折现, Discounted cash flow)。

可惜的是,DCF模型好看不好用,考虑折现什么的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于是,有人便直接采用股票价格除以自由现金流的方式,来对企业估值,这被称为PCF(Price/Cash Flow)。

因为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动态,所以PCF方法可靠性高、灵敏度高,而且简单直观、实实在在,在对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的时候,PCF方法常常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比方说,就在3个月前,有人用PE、PEG以及PCF指标,对比茅台和五粮液的情况,看起来茅台比五粮液仅贵了10%左右,但用PCF指标比较的时候,却发现茅台估值远远高于五粮液——于是,牛市一来,这几个月来五粮液股价的涨幅就远超过茅台。

实际上,价值投资的灯塔——巴菲特,就最喜欢用现金流折现方式来购买他认为低估的股票,也就是他说的“看得懂的公司”,尽量做到“4毛钱买1元的东西”,相当于打折买。

当然,这个方法单独使用,也有局限性,关键在于现金流如何预期并折现。因此,该指标只适用于现金流相对稳定、可以预期的公司,适用信息设备、纺织服装、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消费行业、医药行业等行业的股票。

---------------

以上7种估值的方式,均能应用于所有股票,只不过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上市公司股票

接下来要谈的3个指标,都是只能应用于特定行业的股票。

7)P/EV指标

由于保险公司业务的特殊性,人们特意创造了P/EV(市值隐含价值比,Price to Embedded Value)指标,用来对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进行估值。

内含价值(Embedded Value),是保险业独有的概念,指的是每家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精算假设所计算出来的价值,因为其计算考虑了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可以视为寿险公司进行清算转让时的价值。EV不包括未来新业务产生的价值,直接反映寿险公司当前的经营成果,所以EV就成为了衡量保险股价值的安全边际。

因为几乎所有保险股都隐含国家信用担保,对于保险股来说,PEV低于1基本就意味着股票价格被低估,如果低于0.8那就是极度低估时期,而PEV接近或超过2就意味着股票高估。

以A股的大牛股中国平安为例,其15年来股票回报超过20倍,但除了2007年的疯牛阶段之外,中国平安的PEV变动一直都不大。

上市公司股票

8)RNAV指标

RNAV(Revaluated Net Assets Value)被称为“重估净资产法”,主要是针对对于房地产及商业及酒店业上市公司的估值。

假设一个地产公司,刚开发楼盘没有体现出利润,或刚刚盈利,PE极高,但其土地储备的可开发价值是市值的几倍,你能说没有价值上市公司股票

之所以提出RNAV法来评估重资产类的房地产和酒店股票,主要就是因为市净率PB采用了账面价值计算公司净值的方式,房产的价值在不同金融环境下的净值可能相差巨大,而这对公司估值影响巨大,所以需要采用重估净资产法。

较低的RNAV值反映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较大的股本。因此使用RNAV估值法可以对公司各块资产分别进行市场化的价值分析,从资产价值角度重新解读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如果股价相对其RNAV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现象,往往显示了其股价相对公司真实价值则可能有明显低估。

9)用户流量和活跃用户数

互联网公司最为特殊,不能看PE、PB这些传统指标,而是看用户月活数、日活数的变化。传统行业看净利润增长率,互联网公司看用户数量的增长率;传统行业看PE、PB,互联网公司看市值和用户流量之比(P/U)。

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初期没有利润,PE可能无限大;轻资产,PB也可能无限大。只能看未来利润的源头,即用户流量(UV),特别是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数量的变化。BAT估值之所以高,就因为它们的用户数量极其庞大。

不过,互联网用户数总是有个瓶颈,如果互联网公司用户数不再呈几何数量增加,公司开始盈利,就需要考虑结合PEG方式来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