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昨天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在麦当劳啃鸡翅时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忽然刷出这么一条消息。

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昨日中信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收购麦当劳及中国业务的交易预计8月之前完成交割。今年一月,中信资本、凯雷投资以及麦当劳宣布成立新公司,成为麦当劳未来20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麦当劳以这样的方式再一次出现在新闻中,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三月底其实就有类似的新闻爆出,记得当时中信董事长在中信股份业绩会上还为大家动情讲述了自己早年在北京吃“巨无霸”感到十分新鲜的经历...

然而时过境迁,麦当劳喝肯德基这两家世界五百强双双被国人收购,也一度成为热点被坊间热议。

1

入股并非复仇,投资之前慎之又慎

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子公司,在16年的一次融资时,蚂蚁金服的市值竟已高达600亿美元。

蚂蚁金服入股百胜中国其实也意有所指,也就是看中了肯德基的门店所有消费者。粗略统计,百胜集团旗下的必胜客喝和肯德基在中国有七千多家餐厅,2015年销售额超80亿美元,利润也是相当客观。

无独有偶,常振明选中麦当劳的原因也是如此。麦当劳的消费群庞大,每年全球顾客人次高达到8亿至9亿。他预计收购中港麦当劳有助带动旗下的业务,例如信用卡、证券及书店等。还可以推行交叉销售,拓展中信集团的业务网络。

无疑,金融餐饮的新模式将有效带动类似支付宝、口碑以及信用卡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带动优质客户流量,共同提升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能顺势形成全球支付市场壁垒,前景不可估量。

然而,对于国人入股(收购)世界五百强这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两位大佬竟然在入股之后都选择了一种经营方式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目前对于定价和拓展策略,现在还为时尚早,但两人都强调不会派员“空降”肯德基或麦当劳担任管理层。

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2

空降入驻派员还是静盼改车易辙?

不论是马云还是常振明,两人在入股后的规划显然走的都是相同的路线。两者对自己的定位也是相当的清晰,——默默地做个入股者,不直接参与战略决策。相比蚂蚁金服入股5000万得来的那点股权来讲,好像常振明此次的投资更赚几分。为什么不试着插一脚呢?

历史上因投资或者入股所引发的换血之争也不在少数,在这个问题上每个公司也有每个公司的看法和做法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01 腾讯

腾讯早在2008年就投资了Riot Games(英雄联盟)这款游戏,当时持股22.34%约200万美金。3年后又花2.31亿美元继续进行加持,持股高达92.78%。直至2015年12月,腾讯对英雄联盟达到了100%控股。

结局:Riot Games仍由创始人及其团队全权负责,独立运作。

02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结局:收购摩托罗拉完成后,约3500名来自全球的员工加入了联想,其中包括在美国的约2800名员工。

03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

结局:滴滴首先将所有优步中国员工逐步转为滴滴出行的员工,然后优步中国的员工会获得6个月的基本月薪+6个月的股票价值的合并现金奖励

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

由此看来,对于是直接派自己的员工入驻被收购的公司大换血,还是留着这群被收购公司的人让他们改弦易辙,其实也说不清孰是孰非,还得是要适应公司的具体情况。

有的收购方为了让被收购的企业快速变成自己的,或者想让被收购的公司从制度到文化上都与自己的高度匹配,就会替换高层人员,或是大量派驻员工进入被收购企业,有种大换血既视感。鸿海对夏普的并购案里,鸿海提出夏普社长及其高管离职的要求就是这样情况。

除此之外,收购企业的文化能不能维持,是全盘保留还是推翻了重来,公司要从很多个维度进行判断和思考,比如: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所在国的文化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大不大;被收购公司的规模大不大;这次收购在公司的战略地位是怎样的...

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基于原有企业文化实现兼容并包,对被收购企业去粗取精,派驻少量人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或许可能会运用的更广泛些吧。

回过头来再看记者询问常振明对于未来麦当劳的定价和拓展有什么策略时,常振明认为目前还言之尚早是有一定理由的。在目前“洋快餐”本土化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是激进还是退守显然都不是很好的策略,唯有静中求变才是上策。

这么一想,“派员‘空降’任管理层”的做法是不是看来不甚妥当了呢。

啃着手里没嚼完的鸡翅,不禁发出一声苦笑。等什么时候我们的投资人能够左右麦当劳的定价了,或许就是资本游戏的尽头了吧,嘻嘻。

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