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財富战略?財富战略

又一隻中概股選擇從美股退市。

牛股動力,牛股動力

6月22日,銀科控股(YIN.US)布告稱,收到瞭來自銀科控股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文彬等數位高管組成的買方財團提出的开始非約束性建議書。

今天大盤為什麼跌?今天大盤為什麼跌

買方財團提議以每ADS6.8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34美元的價格收購買方集團没有持有的銀科控股一切流转在外的普通股。擬議买卖一旦完结,銀科控股將從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退市。

銀科控股私有化報價較6月19日股價溢價近29%。布告一經發佈,6月22日公司股價一度大漲23.94%,隨即又震蕩跌落,到6月29日美股收盤,銀科控股跌5.52%,報5.65美元。

2016年,頂著“大宗产品現貨榜首股”的光環,銀科控股在中概股回潮的布景下逆流挺進納斯達克,彼時IPO的價格為13.5美元,而後,行業遭受監管整頓,公司也一度堕入巨額虧損,直至2019年才勉強恢復盈余。

现在,上市四年的銀科控股市值縮水近半,恰逢又一輪中概股回潮來臨,選擇私有化是无可奈何,還是順勢而為?

一、 監管整頓,半數業務遭砍

銀科控股建立於2011年,此前首要通過原有品牌“銀全国”促成客戶在中國三大首要买卖所(上海黃金买卖所、天津貴金屬买卖所和廣東貴金屬买卖所)進行白銀、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及产品的买卖。

现在業務范圍首要涵蓋黃金TD經紀、證券投顧投教、期貨經紀、海外證券期貨經紀、海內外資產办理等。

根據Euromonitor(歐睿國際)的數據,在2014-2016年間,銀科控股為國內榜首大現貨产品在線买卖供给商,其成交量一度占據國內個人买卖市場的4%市場份額。2015年占天津貴金屬买卖所總买卖額的15.5%、占廣東貴金屬买卖所买卖額的10.4%。

可是,與多數互金企業的命運类似,在經歷瞭幾年的高速增長後,銀科控股遭受瞭暴風驟雨式的監管打擊。

從2017年1月開始,證監會牽頭對包含貴金屬在內的各類当地买卖所進行整理整頓。同年5月,买卖收入占總收入超四成的廣東省貴金屬买卖中心終止瞭一切現貨产品的买卖。一個月後,天津貴金屬买卖所也宣佈將調整其产品买卖業務以下降买卖風險。

彼時,銀科控股主營業務包含当地买卖所業務和國傢級买卖所業務兩部分,前者一度占到公司營收的50%以上。受監管環境變化影響, 2017年下半年開始,銀科控股一半以上的業務都無法繼續開展。

銀科控股一度引以為傲的業績也迎來瞭360度的大變臉。2017年四季度,銀科控股凈虧損5460萬元公民幣,而上一年同期則盈余3.383億元公民幣。

與此同時,公司股價也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遭受腰斬,從2017年3月的最高點20.40美元/股,到當年6月底已跌落至9美元/股。

二、尷尬的轉型

当地买卖所遭受強監管後,公司被逼“割肉”轉型。

2017年8月和2017年11月,銀科控股出售瞭在廣東貴金屬买卖所和天津貴金屬买卖所供给买卖服務的子公司,包含融金匯銀、金翔銀瑞、盛鼎、大吉祥銀满意等8傢公司,總價約8700萬元。與此同時,銀全国更名為“上海銀科創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4日,銀科控股以0.42億美元+1.51億美元等值股票方式收購中國黃金TD买卖品牌“金大師”,金大師為上海黃金买卖所綜合類會員,2015年,金大師個人投資者客戶买卖額達到1億元,占上海黃金买卖所相關品種买卖額的14.9%,居市場份額首位。銀科控股便借此入局黃金TD买卖領域。

可是,黃金業務也是典型的“看天吃飯”。

2018年,金大師就因收入不及預期而被進行減值測試。財報顯示,公司在當年確認瞭5.05億元的商譽減值損失,7800萬元的客戶清單減值損失和5600萬元的商標減值損失。

“除瞭黃金白銀,個人投資與买卖領域還有许多細分賽道大有可為,銀科控股已經進行瞭多項佈局。”銀科控股CFO王靜波在2018年的一次媒體專訪中曾泄漏。

正是由於單一的貴金屬現貨業務抗風險才能過於单薄,銀科控股開啟瞭“多元化”的轉型路途。

2017年7月,銀科與新浪建立合資公司,打造證券資訊軟件及平臺“新浪理財師”;同年10月,銀科控股宣佈對價1281萬元收購方德證券有限公司100%股權。方德證券擁有香港證監會發的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榜首類、第二類、第四類和第五類车牌。2017年10月,公司收購純達資產,啟動資產办理業務。

轉型期間,公司2017、2018年連續兩年業績大幅下滑,其间,2018年銀科控股的凈虧損高達8.774億元。

“在大約兩年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從一傢單一的服務供给商轉變為一傢綜合性的金融貿易和投資服務供给商,並已构成五種產品和服務線。”銀科控股在年報中表明。

不過,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轉型後的銀科控股雖然在個人交投領域佈局頗多,但由於缺少拳頭業務,盈余才能無法與之前相提並論。

財務數據顯示,在銀科控股最為高光的2016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高達27.20億元、凈利潤11億元。到瞭2019年,即使公司“咸魚翻身”,實現扭虧為盈,營業收入16.91億元、凈利潤8570萬元,這一凈利潤仍缺乏此前的十分之一。

此外,部分項目試水並不成功。

以銀科與新浪协作打造的“新浪理財師”為例,該平臺首要是向個人投資者供给證券投資、理財、期貨、黃金等領域的軟件產品、資訊與服務。王靜波曾表明,期望借此從投教切入進個人投資領域,构成一條投教+資訊+投顧的產業鏈,用專業的內容加上服務團隊與客戶的沟通和陪同,來獲得更高的客戶粘性。

界面新聞記者查找發現,這款號稱“替代傳統投顧”的app在華為應用系統中下載次數缺乏10000次。

“理財師事業部之前首要是做研讨,寫文章,本來想搞粉絲經濟,做社群營銷,可是一向沒做起來。”銀科控股一位內部員工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疫情催生出巨大的保險需求,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繼佈局黃金、證券、資產办理等業務後,銀科控股又開始準備發力保險銷售業務。

“现在理財師項目團隊根本宣告闭幕,部分人員分流到融匯事業部,剩余的或许會轉型去賣保險,在app上賣,不過該app没有正式推出。”上述內部人士表明。

三、回歸主業

疫情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加劇,黃金白銀價格水漲船高,銀科控股再度迎來高光時刻。

一季報顯示,公司2020財年榜首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8859.30萬公民幣元,同比增長28%;營業收入為4.91億公民幣元,同比上漲8.06%。營收添加的首要原因是产品特別是現貨产品买卖服務的傭金和費用添加。

由於主營業務行情轉暖,銀科控股也開始調整戰略,不再強調“多元化”轉型。

“我們將十分專註於我們的主營業務,包含現貨产品服務。我們不會隨意进入任何超出我們才能或專業范圍的業務。”在一季報電話會議中,面對是否將拓宽現貨和黃金以外的其他領域,銀科控股回應道。

一方面,貴金屬行業景氣度上升,回歸主業無疑是當下的最好選擇;而另一方面,由於此前的轉型嘗試沒能帶來肉眼可見的利益,銀科控股也變得愈發謹慎。

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收入大頭依舊來自买卖傭金,達8.8億元,首要通過在上海黃金买卖所和期貨产品买卖所的業務賺取。其次是證券顧問費和證券經紀費,分別為4.27億元、0.88億元。資產办理費隻有微缺乏道的270萬元。

“公司盈余的好壞首要還是取決於大宗产品行情,金銀價格行情好的時候,公司幾乎一大半都是銷售人員。”上述內部員工表明。

在一季報中,銀科控股預計本年二季度與主營業務相關的收入在5.7-5.9億元之間,同比增長77.6-83.8%。總營收預計在5.9-6.1億元之間,同比挨近翻倍。

與復蘇的業績构成對比,銀科控股的股價始終精神萎顿。本年以來,其股價停留在6美元左右,在一季報發佈後,亦未有明顯上漲。

“股價不振,估值不高,公司認為沒有很好的反應內在價值,是部分中概股選擇退市的重要原因。”一位了解美股市場的投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受瑞幸咖啡造假醜聞影響,美國監管機構對中概股的監管態度趨嚴,《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箭在弦上,中概股不僅要應對做空機構的狙擊,還要被監管方针扼喉。

多種因旧交織下,或促进銀科控股僅僅上市四年就選擇私有化退市。

不過,上述投行人士表明,收到買方財團的邀約書隻是榜首步,後續還要經過簽署協議、股東投票、審核等一系列流程,私有化能否完结仍存較大不確定性。